走親訪友做生意
往返臺灣海峽,兩岸鄉親越走越親了!
在福州,一位臺灣女作家這樣朗誦:“驀然發現,原來我們同屬一塊大地。”
福建是臺灣人的主要祖籍地,閩臺隔海相望,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承、商緣連、法緣循。這一年,往返于臺灣海峽,兩岸鄉親越走越親了!
“走親訪友做生意”,5月5日至10日,以省長黃小晶為團長,福建省經貿文化交流團在臺灣訪問。交流團跨越濁水溪,在全臺刮起一陣“海西旋風”。“我們要推進閩臺交流合作先行先試,使得兩岸的鄉親越走越親、兩岸的生意越做越大、兩岸的明天越來越好。”黃小晶說。
赴臺首日,閩臺合作先行先試論壇在臺北召開,福建推出十方面政策措施。加快建設平潭綜合實驗區、扶持臺灣農民創業園發展、做大福建居民赴臺旅游規模、提升閩臺“三通”水平等實實在在的舉措,讓臺灣民眾和企業眼前一亮。
親情友情融商情。從北向南每到一地,交流團總要先去看望福建鄉親,談家鄉事、敘故里情。兩岸鄉親坐在一起講方言、對族譜、拜媽祖,廣泛交流,毫無隔膜。在臺南市舉行的宗親交流和族譜展,117部族譜和6幅祖圖吸引了臺灣10個縣市上千宗親趕赴現場參觀和對接。學界業界交流暢快,交流團與臺灣方面的企業、園區、協會等建立數十項合作機制,還推動了20多家福建企業赴臺投資或設立辦事處。
“兩岸本是一家人,常來常往才親熱。”與臺灣鄉親告別時,交流團發出6月在福建再相聚的邀請。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平臺——第二屆海峽論壇已定于6月在福建舉行。臺灣8000鄉親還記得去年5月跨海而來,參加首屆論壇18場活動,今年的論壇將更加熱鬧,增加了兩岸8個主辦單位,活動增加到23場,將擴大邀請閩南族群、客家族群、少數民族和行業代表及民間社團人士,參與各項活動的臺胞預計將突破萬人。
海西這一年,海上空中,閩臺人員往來頻繁,經貿往來日益密切,閩臺城市群邁入“一日生活圈”時代。“兩門”、“兩馬”、“泉金”三條海上“小三通”線路,截至去年年底,累計運送旅客近510萬人次。隨著海上、空中“大三通”直航線路的密集,越來越多的臺灣學生在福建就讀、就業。
福建打造兩岸經貿合作緊密區域,著眼于閩臺互補,互惠互利。在廈門灣、閩江口、湄洲灣、東山灣,一個個閩臺產業對接集中區形成、崛起。福建原有的福州、廈門臺商投資區將擴區,新增泉州、漳州兩個臺商投資區正在建設。據統計,福建2009年實際利用臺資25.3億美元、累計超過160億美元,對臺貿易額70億美元、累計超過660億美元。
這一年,閩臺文化交流日益活躍。今年4月,“媽祖之光·世遺之華”電視晚會在臺中縣大甲鎮體育場舉行,5萬多名媽祖信眾冒雨到場觀看。2006年起,閩臺牽手,連續在臺灣島內舉辦“媽祖之光”晚會,無論臺北、臺中、臺南,都廣受民眾歡迎。
搭建兩岸交流新平臺,福建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在今天的海西,平潭正成為一個不斷升溫的熱詞。
平潭,中國第五大島,位于臺灣海峽中部,一頭連著祖國大陸,一頭牽著寶島臺灣。福建啟動平潭開發開放,探索兩岸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管理、共同經營、共同受益的建設新模式。
目前,平潭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推進,海峽大橋和連接大橋的高速公路正在緊張施工,將于年底同步通車,海峽二橋和福州至平潭高鐵前期已在進行,海內外有意向參與平潭開放開發的企業已達200多家。與此同時,連接臺灣的海底隧道,正在遠景論證之中。
海西戰略推進福建崛起,平潭必將成為一片新熱土!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張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