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反應不一
與二人沸沸揚揚的媒體效應相比,出版社與各新華書店普遍采取了謹慎低調的態度。
《法治周末》記者聯系了北京王府井、新街口、團結湖、花市大街等八處的新華書店門店。幾處門店看似風平浪靜,只有一處《于丹的天空》是因為接到通知下架了,而其他3本書則在正常銷售中。其他門店的回復都是4本書賣完,但是還有庫存。
對于有無受于孔二人版權之爭的影響,是否可能下架,新街口門店回復說:一切以上級通知為準,目前沒有動靜。“而只要讀者需要這些書,我們就會盡快進貨。”
《法治周末》記者致電上海新華書店祥殷路門店,得到的回復也是幾本書都在正常銷售。
而3家出版社卻表示,不同來源的消息搜集情況均顯示,多處的新華書店已經下架。工人出版社的發行部負責人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目前社里已經收到了100多冊的退書,的確有一些經濟損失,具體數字還未統計完畢。
據孔健單方面透露,江西人民出版社的社長曾親眼看到《于丹的天空》被下架。孔健還介紹,下架書店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廣東兩地,上海相對較少。
由于近年來名人版權官司常常牽扯進新華書店和出版社,所以僅就是否下架情況一項來看,各地的新華書店處理態度也各不相同。
“目前新華書店的普遍心理是在真相大白前,謹慎上架。擔心要負連帶責任。”工人出版社編輯部負責人介紹,“收到于丹律師函后,有些地方發文來咨詢是否下架,有些是電話咨詢,也有些直接下架。下架這事對出版社影響不大好。”
更有業內人士透露,此次下架可能涉及到私人利益關系,但是于丹的代理律師未就此說法對《法治周末》記者進行任何回復。
4本卷入版權之爭的書,只有《于丹的天空》是2010年出版的,其他3本的出版時間均距離現在一年半以上。“為何這時才提出有版權問題呢?”出版社表示不理解。
就授權文件的真實性問題,3家出版社的表態為:出版社按照正規出版流程進行出版,也依法認真審核了授權文件和相關資料。
“內容的真實性有爭議,應該由當事人雙方去解決。”工人出版社表示:“我們兩本書的序都署了于丹的名,授權不是于丹或孔健給的,是日本幸福科學出版社和聚龍新聞集團通過國際版權交流中心授權給我們的。按照日本的法律,日方向于丹支付了演講費用,演講稿使用權就歸日方所有。”
孔子基金會學術傳播部副主任孫秀峰則表示:于孔二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論語和儒學的普及,這一點值得肯定。“希望矛盾淡化而不是放大,這才有利于傳統文化的良性傳播。”
于孔二人的分歧原因真相何在,目前仍然未解。
陳國才說,自己受孔健委托,只是在法律層面依法回應對方。事情真相也只有雙方當事人清楚。“我覺得以和為貴,即使于丹不方便出面,希望和對方律師好好溝通,也許能有私下和解的可能,畢竟于丹和孔健多年交情在此。”
與前段時間的態度相反,隨著影響的擴大,于丹及其代理律師近日不再對外界作具體回應。
于丹代理律師王玉杰6月6日對《法治周末》記者透露,合適的時機會召開記者發布會就一些問題作解釋,目前接受采訪沒經過于丹授權。她還表示,部分新聞報道“失實”。“我們不想去追究,希望就到此為止吧。”
而于丹本人,至記者發稿,未接聽電話,未就《法治周末》記者的短信提問作任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