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三:配寫作班子是一種待遇
“現在一些領導干部都舒服到家了,只要在公開場合,無論是作報告還是作個簡單發言,都需要秘書班子把講話稿寫好,這些領導干部非但不認為自己的文風有什么問題,相反還認為這是作為領導干部的一種政治待遇,即講話稿有班子來操刀。”一名在機關做了10多年秘書的基層領導干部這樣說。
這名干部還說,現在不少領導干部開會多、講話多、應酬多,因此很難集中精力去研究問題,更沒有時間去研究講話稿,一般都是自己大致說出個主要想法,然后由秘書班子去查資料、找依據,最后形成一個講話稿。領導往往只在開會前才匆匆看一遍,然后就上臺去講。“這些由秘書代筆,自己沒有很好消化的講話,其效果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有時領導干部匆忙中把頁碼放錯了,竟也將錯就錯地念下來,鬧出了不少笑話。”
不少基層干部認為,一些重要的會議報告需要專門的寫作班子來起草,這無可厚非。但一般的會議講話或主持會議的開場白都讓秘書來代勞,這一方面反映了少數領導干部的“官老爺”做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少數領導干部本領缺失——不看稿子就說不出話,不拿稿子就心發慌。
心態四:場面“普通話”,場下“私房話”
現在,一些領導干部出現了“說話人格分裂”現象:臺上說話一本正經,冠冕堂皇;臺下,特別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滿嘴都是俏皮話、“私房話”,熱衷于傳播黃段子、葷段子,甚至諷刺、挖苦的段子。這樣的領導干部是典型的“兩面人”。
長期在這兩種語境中穿梭,其文風就缺少靈魂,給群眾的感覺是,他們的講話像是在逢場作戲,沒有魅力和說服力。當遇到一些重大事件、需要做群眾思想工作時,這些領導干部就傻了眼,再多的道理群眾都難以聽進去。因為很難辨別他說的究竟是真話,還是假話。
這里不是說領導干部都要板起面孔來說話,而是說,領導干部臺上與臺下說話都要有一個健康的、生動活潑的語境,通過情真意切的表達,不斷釋放出清新感、真實感和正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