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五:“大道理”能唬人
一些領導干部寫文章、作報告都顯得空洞無物、枯燥無味,主要是陷入了一種心理誤區,就是認為“大道理能夠唬人”。這些領導干部習慣于張口閉口都是大道理,仿佛他就是大道理的化身,不管群眾感不感興趣,不管場合是否合適,也不管是否能夠解決問題。
大道理在合適的對象、場合、時間來講,不僅不會拒人以千里之外,還會讓人入腦入心。現在的關鍵是,一些領導干部只會照本宣科地講大道理,而不會靈活地講實道理,講管用的道理。比如目前收入分配問題社會十分關注,少數領導干部只會說這是發展中的問題,要用發展來解決,而對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通常視而不見或者束手無策。現在農民工普遍反映工資待遇太低,但一些領導干部只會說“這是市場決定的”,而不能設身處地想一想,自己究竟能夠做些什么。
心態六:不做那只“出頭鳥”
部分領導干部把官場哲學琢磨得很透,一不做出格事,二不說出格話。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許多領導干部從文風到作風都出現了明哲保身的傾向。突出表現有三種:一是講話左顧右盼,看看前任是怎么說的,看看分管領導是怎么說,看看上級是怎么說,結果自己不知道該怎么說了,講話隨大流,做事隨大流,喜歡做太平官;二是明知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需要立即著手來解決,但仍猶豫不決,能拖則拖,實在躲不過去,就簡單應付一下,不愿意碰釘子;三是老好人主義盛行,前后左右的關系都不錯,遇到矛盾時把原則丟一邊,遇到尖銳問題時左推右擋,誰都不得罪,把自己保護得好好的。
這種領導干部雖然不會多事,但最終會礙事,雖然不會成為矛盾的焦點,但最終會留下矛盾一大堆。所以當前既要防止不講規矩、膽大妄為的干部出現,也要防止只為做官、不為做事的庸官出現。
來源:半月談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