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1日,人們步行通過被沖毀的遵義市正安縣至道真縣公路主干道。 7月8日至11日,貴州省遵義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遭遇強降雨襲擊,最高降雨量達209毫米,強降雨持續時間達29小時。截至11日統計數據,全縣受災人口153900余人,失蹤1人,傷32人。農作物受災15165公頃,倒塌住房156間,損壞1189間。暴雨導致道路損毀嚴重,全縣14個鄉鎮中有12個已不通路,4條出縣公路僅有1條勉強通車。災害已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億元。目前當地黨委政府已迅速采取措施抗洪救災。新華社記者劉續攝
農業主產區損失嚴重 恢復生產迫在眉睫
記者:從6月13日的強降雨至今,南方大部地區頻繁遭受強降雨侵襲,當前早春作物正處于管護的關鍵時期,洪澇災害對農業生產帶來哪些影響?如何有效應對?
國家防總辦公室負責人:當前正值秋收作物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南方早稻陸續齊穗灌漿,中稻開始分蘗,雙季晚稻正在育秧,動植物疫病也處于易發期,而近期強降雨過程持續時間長、累計雨量大、雨區集中在長江流域,這一地區是我國的農業主產區,連續的強降雨給農業生產帶來重創,因此,必須要高度重視強降雨應對工作,切實減輕災害影響和損失。
當前,各級農業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加強與氣象、水利等有關部門的聯系,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密切關注災情發展,強化災情調度,及時派出工作督導組和專家指導組,幫助災區搞好抗災救災和恢復生產,進一步強化物資準備和災后恢復,努力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促進全年糧食和農業生產穩定發展。
針對強降雨災害和農業生產實際,受災地區要組織農民提前采收已成熟的農作物;加強組織調度,加大農機具投入,疏通田間溝渠,搶排農田積水,努力減輕漬澇影響;及時落實扶苗、洗苗、追肥等田間管理措施,促進受災作物苗情轉化;對受災嚴重地塊,抓好改種補種,確保不誤農時;對大棚設施、畜禽場舍、養殖池塘和農業機電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加固;加大“兩遷”害蟲、稻瘟病等病蟲害的監測防控力度,最大限度減輕病蟲危害及損失;落實動物疫病防控措施,確保災后無大疫;搞好種子、種苗、化肥、農藥、仔畜禽、疫苗等救災資料調劑調運,為災區恢復生產提供物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