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成為“釘子戶”
張長福和妻子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為什么就成了“釘子戶”呢?
2002年,朝陽區太陽宮鄉政府與開發商達成協議,將太陽宮鄉西尚家樓村拆除新建小區。據有關媒體報道說,2003年,太陽宮鄉政府第一次提出要對張長福家房屋進行拆遷,但張長福對鄉里拆遷部門給出的補償不滿意,未能達成協議。
然而,記者在張家得到的回答卻是:“除了曾給過一張評估單,沒有人再來跟我們商量拆遷事宜。來的拆遷辦人員只是說了解情況。”妻子劉英反映說,2003至2006年這段時間,開發商拆遷是用到哪里,就拆到哪里。可是到了2006年,等周圍的村民們全都拆遷完了之后,張長福才發現自己這塊地開發商不需要了。
記者7月初以來曾多次給太陽宮鄉政府打電話詢問此事,但對方表示了解此事的黃宏春副書記最近一直在開會,黃本人也曾回復短信說“最近太忙了”。故截至發稿時,記者在張長福家了解的情況仍然沒有得到鄉政府方面的證實。
張長福的家就這樣被“遺忘”在這里。在看似是密閉式清潔站的“釘子戶”北面,就是當年拆遷后建起的大型商業社區——國際村。
2005年,阜通東大街曙光西路段開始了道路施工,整條馬路在2007年竣工。但因為張家沒有搬走,曙光西路工程事實上還沒有完工。而這間沒有被拆掉的老房子,成了路中央醒目的“釘子戶”。
張長福也曾經問過市政部門他們家該怎么辦,當時對方的答復是情況“已經上報”,但直到路修完了也沒個結果。
7月5日,朝陽區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在提供給記者的《關于阜通東大街拆遷滯留戶有關問題的情況說明》中提到:“拆遷期間,兩戶因買賣農村宅基地房糾紛,影響了拆遷進程……長期以來,拆遷人一直保持最大耐心,不間斷地做被拆遷人的工作,但不能滿足被拆遷人的過高要求。”
結束采訪時,張長福對記者說:“我們很愧疚,但是真的不知道該找誰去解決問題。”
來源:工人日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