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慈善捐款入財政
“5·12”大地震,中國慈善事業曾迎來前所未有的“井噴”。而公眾抗震捐款的流向問題,卻引發了同樣前所未有的質疑。《中國青年報》在今年4月的一篇報道中質問:中國式慈善,被財政“收編”?
對此,民政部前官員王振耀回應說,公眾把資金捐給慈善組織,但最后還是由政府來執行項目,這是個很現實的體制問題。
“體制問題”背后,捐款人有理由心灰意冷:入了財政的捐款,會不會被官員用來買轎車?
7、人才流失海外
21世紀什么最重要?人才!葛優和馮小剛都知道的道理,卻是今天中國面臨的難題。一份由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7年全球政治與安全》中承認:中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在世界居于首位。
大批人才何時回歸,一留學機構總裁的結論很簡單:“當中國超過美國的時候,人才自然回歸。”
8、冒名頂替上大學
2004年9月,時任湖南隆回縣公安局政委的王崢嶸從女兒的班主任處獲取了羅彩霞的高考信息,偽造了羅彩霞的戶口遷移證等證件。并讓女兒冒用羅彩霞之名,被貴州師范大學錄取。“羅彩霞事件”曝光后,王崢嶸以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被判刑4年。
此后,眾多版本的“羅彩霞”在各地頻現。本該嚴謹的高考招生錄取流程,在手眼通天的權力面前形同擺設。媒體近日披露的案例是,河南一高校清退300多名“羅彩霞”。
9、官員問責后“帶病”復出
曾經造成國有資產損失5.5億美元并在新加坡鋃鐺入獄的陳久霖,近日悄然復出。2010年6月底,陳久霖出現在央企葛洲壩集團下屬二級子公司的高管名單上。《南方周末》報道稱,國資委的問責制度和央企高管任命方式,令人生疑。
陳久霖只是被問責者復出的最新樣本。此前,“帶病復出”、異地任職的被問責官員,已經讓老百姓見識了太多的“問責現形記”。有人說,問責官員不是不能復出,人們反對的是胡亂復出和悄悄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