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備受關注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發布。這是中國進入21世紀之后的第一個教育規劃,是今后一個時期指導全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在綱要正式公布前,經過了兩輪面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的過程,也歷經近百次的修改、討論,綱要的公布為未來10年中國教育改革確立了“路線圖”,公眾關心的學前教育、高考制度改革、高校去行政化等熱點教育問題在其中均給予了重點關注。
學前一年毛入園率將達95%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學前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習慣養成、智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學前一年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5%。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
近年來,學前兒童“入園難”、“入園貴”問題日益突出。2009年我國學前三年毛入學率僅為50.9%,學前一年毛入園率為74%。投入不足、資源短缺、城鄉發展不平衡等因素長期制約我國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針對這些問題,《教育規劃綱要》提出,把發展學前教育納入城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擔機制,對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入園給予補助。
2020年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規劃綱要指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
在邁向人力資源強國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實現哪些目標?《教育規劃綱要》首先提出“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目標,具體包括:基本普及學前教育;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毛入學率達到40%;掃除青壯年文盲。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從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率達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數比2009年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