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保證中小學生減負
孩子的書包為何這么沉?面對家長日益高漲的減負呼聲,規劃綱要將通過“建立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和公告制度”等方式,為中小學生減負。
在我國,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由來已久,原因復雜,涉及考試制度、學校管理、用人制度、家長觀念以及傳統文化消極影響等多個因素。為此,《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共同努力,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在具體操作上,《教育規劃綱要》要求:調整教材內容,科學設計課程難度。改革考試評價制度和學校考核辦法。
針對升學壓力導致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加重的深層次原因,《教育規劃綱要》也提出改革措施:不得以升學率對地區和學校進行排名,不得下達升學指標。規范各種社會補習機構和教輔市場。各種等級考試和競賽成績不得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與升學的依據。
■專家說法
對比征求意見稿改動少
規劃綱要專家組成員、教育部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民表示,對比今年年初公布的綱要征求意見稿,正式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改動的地方很少,只是在一些問題表述上做了一些調整。因為綱要征求意見稿在正式公布前已經過了近兩年的討論,反復研討,也公開征求過社會各界的意見,符合民主決策的程序,如果與正式公布版本差異過大反而不正常。
要正確理解學生的負擔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顧明遠指出,學生“減負”的關鍵是要對學生的負擔正確理解。造成負擔的確與目前的考試制度有關,但也與教學方式和學習內容有很大關系。如果考試和學習的知識需要死記硬背,學生負擔就會很重。如果學習內容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學生就不會感到負擔很重。
強化學前教育是大亮點
規劃綱要宏觀課題組成員、北師大教育管學部黨委書記、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褚宏啟表示,教改綱要強化了學前教育的內容,既是一大亮點,也是未來10年國家教育的一大重點。“普及學前一年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5%”的提出意義非常重大。基礎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的基礎,由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三方面組成,學前教育是基礎的基礎,如果不加強,會影響整個基礎教育的質量,也是目前最亟待加強的部分。
■各方反應
幼兒園用數字說話更有說服力
北京市第一幼兒園園長馮惠燕表示,教改綱要將學前教育作為重要內容,說明政府已下大決心解決學前教育問題。而提出了具體學前一年毛入園率,用數字說話更有說服力。但是能達到這一比率還需要政府做大量的工作,加大園舍、師資、教育力量的投入,不管是公辦還是民辦,政府都應加大投入,給更多孩子創造入園機會。同時,家長也應加強責任感,讓孩子接受學前教育。
家長應解決幼兒園亂收費問題
林女士是一位1歲孩子的媽媽,再過兩年她的孩子將進入幼兒園。“想讓家長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還應解決幼兒園亂收費的問題。”林女士表示,目前北京市的幼兒園門類繁多,收費標準也不統一,每月學費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高額的收費讓很多工薪族家長很犯愁。
林女士表示,國家重視學前教育是一個很好的決策,但想要切實減輕家長負擔,吸引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還應加大治理幼兒園亂收費問題,制定規范的收費標準,增加幼兒園的數量,擴大區域分布,讓所有孩子都能進入合適的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