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返家清理被洪水沖毀的房屋 張雷龍攝
村民返家從廢墟中揀出能用的生活用品 張雷龍攝
“發生百年一遇的洪水災害,我們村
1200名群眾能夠在短時間安全轉移,全靠我們的平安大喇叭,全靠縣里提前進行的防汛應急演練!”7月29日下午,嵩縣舊縣鎮上川村村支書藏松安激動地對記者說。
據悉,今年汛期來臨前,該縣除了建立完善了防汛救災預警機制外,還建立了5分鐘預警系統,縣氣象局全天候雷達監測雨情。一有強降雨預報信息,就會在5分鐘內通過電話、傳真、網絡或者人工等途徑,將災情信息傳至縣防汛指揮部,縣防汛指揮部平臺迅速將信息傳給縣、鄉鎮政府、行政村及水庫、尾礦庫值班員等各個防汛崗位工作人員,并利用縣電視臺向社會發布。
與此同時,縣領導、鄉領導、委局領導、村干部、駐礦員“五位一體”分包負責全縣的30座中小水庫、52處河道險工、18處地質災害易發區、48座尾礦壩等重點防汛工程,在各行政村建立“平安大喇叭”向群眾發出預警。
據了解,為了使預案機制人人皆知,嵩縣專門印制了防汛知識小冊子10萬份,發到家家戶戶,讓群眾明白最基本的防汛知識和防汛預案。縣防汛辦每周通過短信平臺向手機用戶發送兩條防汛知識短信,電視臺開辟防汛專欄宣傳防汛知識。縣財政對每個配備“平安大喇叭”村補助500元,對居住偏遠的獨居戶、散居戶,一戶一個防汛明白人,一戶一個聯系號碼。
此外,縣財政撥付專款為氣象局配備發電設施,為防汛辦配備衛星電話2部,為縣交通部門配備20臺運輸車輛,為縣水利部門配備4艘沖鋒舟,全縣16個鄉鎮都成立100人以上機動搶險隊,集結民兵11900人成立防汛突擊隊,保證隨時拉得出,用得上。
嵩縣預警機制的建立,在今年的大災面前取得了明顯的效果。7月23日至24日,豫西地區發生特大暴雨襲擊,7月22日17時55分,縣氣象局監測到有強降雨信號,縣防辦立即發送信息,18時整,全縣所有防汛工作人員迅速到崗,各行政村立即通過“平安大喇叭”向群眾發出預警,全縣累計轉移群眾2182戶7908人,疏散游客5000余人,無出現一起傷亡事件。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記者:張雷龍 通訊員:羅孝民 王世光)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