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綿高速公路邊林立的廣告牌中,一塊“綠色動力 造福人類”的藍底白字招牌引人矚目。
倍受關注,除了“主人”是地震受災最為嚴重的央企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汽”)之外,還有東汽創造出來的我國新能源設備行業、西部裝備制造業的“東汽奇跡”。
我國西部擁有豐富的能源、礦產資源,西部大開發戰略也帶動了西部能源產業的大發展。近10年來,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緊緊抓住了這一歷史機遇,發揚東汽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依托高新技術和自主創新迅速拓展特色優勢產業,形成了火電、核電、氣電、風電、太陽能等“多電并舉”的新能源發展格局,成為西部裝備制造業的一桿“大旗”。
產量:從年產300萬千瓦到累計突破兩億千瓦
2010年4月26日,在5.12大地震兩周年來臨之際,在新東汽全面投產竣工的勝利時刻,隨著發往景德鎮電廠的66萬千瓦機組的順利蓋缸,東汽建廠發電設備產量累計超過了2億千瓦,占全國發電裝備總量的四分之一。
東汽成立四十四年來,從設計產能60萬千瓦到發電設備產量累計突破2億千瓦,從一個備戰的三線企業發展成為我國最主要的電力裝備生產企業,從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0萬千瓦汽輪機到今天火電、核電、燃氣輪機、風電、光伏發電等“多電并舉”、齊頭并進,為國家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和電力工業的技術升級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從東汽所屬的東方電氣集團的上市公司――東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的年報中可以看出,火電、風電、水電、核電產品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07.9億元、62.8億元、30億元和21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4%、140%、16%、117%。從訂單上看,去年東方電氣集團新增訂貨約600億元。新增訂單中,核電、風電等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產品的份額進一步增加,成績的取得正是得益于結構調整。
早在傳統的火力發電機組站穩市場時,東汽就提出了“綠色動力、造福人類”的發展宗旨,把目光投向綠色環保型能源開發,以大容量機組和新產品、可再生能源為主,以小功率機組為輔,重點擴大風電、核電、燃機市場,積極向太陽能和海水淡化等朝陽行業拓展。東汽領導層敏銳地意識到,企業要發展,必須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堅定不移地走火電、核電、氣電、風電、太陽能“多電并舉”的道路,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東汽的“多電并舉”不是保證所有產品齊上齊下,而是根據市場需求不斷作出優化調整。近幾年來,東汽的產品結構有效調整是推進公司良好發展的重要因素。傳統燃煤產值比重由2006年的86%下降到2009年的38%,而新能源產業比重從2%上升到60%。新能源產業的大幅增加,為公司生產經營帶來了大量的現金流,成為公司新的經濟增長點。 “多電并舉”,“東方不亮西方亮”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公司的經營風險。
來源: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 (通訊員 關紹友 蔣春霞)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