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市長吳翠云
山東省德州市生物產業異軍突起,初步建立起獨具特色的生物產業發展體系,德州市被國家發改委認定為“生物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今年上半年生物產業銷售額達到177.5億元 ,同比增長45.7%。
“德州將通過10到15年的努力,將生物產業培育成為德州市的支柱產業,成為中國生物產業發展的典范城市”德州市市長吳翠云對《中國日報》說。
據吳市長介紹,德州的生物制造業已初具規模,擁有一批具有較強實力和知名品牌的龍頭企業。目前,這里的生物產業企業300余家。2009年德州市生物產業產值達到300億元,其中生物制造業產值達到230億元,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目前,這個城市的低聚木糖、木糖醇生產能力已躍居世界第一,低聚異麥芽糖生產能力居亞洲第一,功能性糖醇年綜合生產能力90萬噸,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80%,國際市場占有率達35%。
這里的大豆深加工企業,年大豆加工能力達到了 220萬噸,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大豆高蛋白加工基地。年加工棉籽160萬噸,位居全國第一。
一批企業脫穎而出,成為生物產業龍頭。山東龍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低聚木糖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保齡寶”、“賀友”“福甜”、“龍力”等品牌分別成為中國名牌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
生物產業基地核心區禹城,培育形成了玉米(芯)、大豆、棉籽、林木資源等特色循環經濟產業鏈條,趟出了一條節能減排的新路子。
這些產品均實現了從原料到多產品的全產業鏈條開發,并實現無污染排放,形成循環經濟的產業體系。
德州市不斷完善生物技術創新體系,形成了高效的高新技術產業化運作機制,為生物產業的迅速膨脹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通過自建或合建等方式組建了40余個生物技術創新平臺,其中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公共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企業技術中心13個,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生物技術工程研究體系。
至2009年底,生物產業基地已經組建各類實驗站、研究所、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技術中心40多個,包括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公共實驗室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國家級研發機構12家,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生物技術工程研究體系,有力地提升了產業化水平。
德州先后承擔國家生物產業領域的 “863”計劃、國家科技攻關計劃14項,完成科技成果136項,12項達國際先進水平,13項居國內領先水平,5項填補國內空白,獲得各類專利注冊83件,擁有國家級新產品10個,主持制定國家或行業標準15項,參與了30余項產品的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獲得國家發明獎2項。
生物產業的不斷壯大,帶動了玉米、大豆、棉花等農業產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并催生了玉米淀粉加工、玉米芯加工、大豆加工和功能糖食品產業的發展,新建的禹城福源玉米開發公司淀粉生產能力10萬噸;禹城朝日食品公司利用低聚糖開發的紅豆沙餡系列產品,暢銷日本、韓國市場,對日本的出口量占其進口總量的三分之一。
吳市長說,到2015年,德州的生物產業銷售收入將突破1000億元,利稅220億元。到2020年,生物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800億元,利稅400億元。
來源:中國日報山東記者站 鞠川江 王倩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