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是我國野生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隨著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各種野生動植物的種群,得到不斷的保護和擴大。但是,云南也成為野生動物肇事補償負擔最重的省區。
據云南省林業廳保護處處長司志超介紹,經過多年的努力,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效顯著,截至2009年底,全省已建立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161處,總面積298.8萬公頃,占全省國土面積7.6%,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6處,省級44處,建立野生動植物資源監測站30個,鳥類環志站6個。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確保生態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省人獸沖突現狀和野生動物救護工作形勢嚴峻,每年發生的野生動物傷人事件大約有100多起6年來,僅2009年為補償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及救護野生動物,就支付了2000多萬元。
李保國是云南保山市動物保護辦的主任,他對記者說,在保山有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經過這幾年的保護,野生動物的數量得到了快速增長,動物與認爭地爭物的矛盾也突出起來。2009年野生動物肇事達到了433起,其中糧食損失40多萬斤,傷人事件有26起,傷27人,死亡1人。各類補償計人民幣50余萬元。而且受傷群眾的其他損失尚未計算在內。
他說,野生動物繁衍的地方,多是經濟欠發達的貧困地區,我國的補償機制,是由省地縣三方出資,對于國家級貧困地區,無力額外開支此項費用。他又說,發生野生動物肇事的地方,均為保護區外圍有人居住的區域,野生動物數量大增,必然要進入人群活動的區域,造成人與動物的沖突,許許多多村民因此重新“返貧”。他認為,一定區域中野生動物的承載量有限,并非像專家所說的“越多越好”。
8月20日云南省動物保護機構和云南林業大學,在昆明舉辦“防范野生動物傷害暨野生動物救護技術培訓班”。目的是讓林業人員及村民了解野生動物習性,掌握防范知識,提高附近村民的防范意識,減少人員傷亡,逐步變被動補償為主動防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同時探索野生動物肇事補償的新舉措。
來自全省12個州(市)及所轄縣(區、市)林業局行政主管部門管理人員,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技術人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自然保護區有關人員及野生動物肇事嚴重地區村民代表共200多人,參加了此次培訓。林業、野生動物專家,為培訓編寫了防范、救助野生動物的專門教材,并將在會議中講解防范對野象、野牛、野熊、獼猴、毒蛇等,在野外經常傷害人的動物的防范技能。
來源: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記者 吳家春)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