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廂有人為買到棲身小窩到處踩盤,那廂有近500戶房子空著任它蒙灰。從2007年5月1日開盤到現在,長沙市天心區富景園小區1082套房常住人口卻只有約400戶,空置率超過一半。9月2日,本報記者在采訪一起物業管理投訴事件時,意外發現了這個集“高空置率”和“部門建房”兩個敏感話題于一身的樓盤。
開發商介紹,當初建房是為了解決職工住房困難。既然是解決住房困難的,理應住得滿滿當當,為何空置率如此之高呢?
[現狀]
“集資房”空置率超一半
富景園小區在長沙市天心區時代陽光大道邊上,共25棟1082戶,除了8棟小高層外,其余17棟都是多層。
9月6日中午,小區比較安靜,記者轉悠了3個小時,遇到的行人不超過10名。湖南同力祥和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富景園管理處工作人員說,小區從2007年陸續交房,目前常住人口400多戶,超過一半的房子長期空著。
在B1樓,66戶住戶只有36戶入住,其他30戶還是毛坯房。一名住戶說,這個樓盤由湖南新物產集團下屬的長沙富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8棟小高層是商品房,17棟多層則是湖南物資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集資房”,大部分是物資集團內部職工住的。
“當初的房屋定價是1680元/平方米,職工一訂就是500多套。” 該住戶說。
[初衷]
為解決職工住房困難
“建房子的初衷是解決職工住房困難。”長沙富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熊彥章告訴記者,1994年,九個廳局成建制改制時,省物資廳轉體為湖南物資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考慮到有許多職工住房困難,當時政府又不允許搞集資建房,于是就想到通過成立房地產開發公司,以公司的名義搞“集資建房”。
熊彥章說,當時,省政府將南遷的事已經傳開,于是物資集團于2004年在省政府意向新址附近拿了150畝的地。
同年,對物資集團內部職工“集資”也開始了,定價為1680元/平方米,職工及其親屬們共訂購了500多套。
“這樣算下來,還剩下一千多萬的資金缺口。”熊彥章說,于是決定將25棟中的8棟7層改為11層的電梯房,“2005年9月動工,2006年底開始收預約金,在建了約三分之一的時候,才啟動不賺錢的剩余多層建設。”
“當年的對外銷售價是2980元/平方米起,誰交錢交得快誰就先分房。”富景公司另一位負責人透露。
[原因]
很多業主是投資客
時至今日, 即便是熊彥章自己所住的A9棟多層仍然有一半是空置房。
“當時奧林匹克花園一期開盤都有1800元/平方米!”辦公室一名女性工作人員說,她就是集資成員之一,她用同樣偏僻的樓盤價格來說明,當年的集資并不算很便宜。
“雖然空得較多,但1082戶全都賣出去了。”富景公司另一名負責人解釋,小區空置率高可能與很多業主是投資客有關。“現在小區單價已經超過4500元/平方米,部分戶型達到5500元/平方米。”
A2棟某戶業主說,其妻是物資集團職工,除了這一套“集資房”,他們在深圳還有房產。
[核查]
“集資房”產權可交易
熊彥章說,1082戶房產證只有三十多戶沒拿下來了。記者拿起一戶“集資房”的產權證,其登記時間為2010年8月17日。記者查詢得知,該業主的房產產權性質為私有,可以上市交易。
長沙市產權處負責人對于“富景園由原省物資廳2004年集資啟建”表示了懷疑。他介紹,早在1997年國家就叫停了單位集資建房。1997年之后,單位只能自建經濟適用房,屬有限產權,不能直接上市交易,經適房業主需向國家交納20%的土地配置費才能獲得私有產權。“不過,2007年11月起,長沙市已叫停經濟適用房上市交易,至今仍未恢復,新的經濟適用房上市交易辦法也未出臺。”
名詞解釋
單位集資建房
1.集資建房一般是指建設單位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經市、縣人民政府批準,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和單位發展計劃的前提下,向特定的對象集資并供應住房的一種房地產開發建設行為。其建設標準、優惠政策、上市條件、供應對象均要經過嚴格審核。供應對象必須限定在本單位無房戶和符合市、縣人民政府規定的住房困難家庭。
2.2004年前,集資建房管理上較混亂,各地均出現了以集資建房名義的亂開發行為,2004年以后,集資建房已納入經濟適用房管理辦法的管理,審核嚴格。
3.因集資建房大多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并有一定的建設標準和優惠政策,集資建房單位只允許收取規定的管理費用,不得有利潤,所以和商品房相比,沒有土地使用權,購買和上市出售受一定限制,但價格較低。
4.目前,也出現了完全以個人名義進行的“集資建房”行為,和上述情況有本質差別,目前無法可依,購房者風險難斷。
來源:三湘都市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