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天我們卻看到國家相關部門投入的專款卻被挪用和浪費。而當職能部門不盡職,食品安全會不會成為空談?
主持人:
在專項資金當中畢竟有一筆錢用在了專項上,但是我們卻看到了很多的閑置、很多明顯的過度高配,也形成了某種浪費,巖松,怎么看待這樣的一種浪費?
白巖松:
我們這兩個短片里在觸碰兩個事實,人們往往容易對第一個事實感到更憤怒,因為有肉眼可見的直接挪用了400多萬的錢,而且用去蓋樓了。
第二種似乎并不那么直接,79個很不錯的儀器只啟用了8臺,但是我覺得我們要學會對后者更加憤怒,為什么呢?因為前者這400多萬是肉眼可見的一種損失和挪用,而后者潛在的這種損失和浪費更大,我們生活中常會說一句話叫用盡廢退,儀器也是這樣。像這樣的儀器兩年不用廢了,然后總不用故障率會增多,而且可怕的是前者會得到很快的處理,大家也會覺得應該很嚴厲的處理。而后者往往一推、二推、三推,任何人不會受到任何處理,但是它帶來的浪費是更加巨大的。
今天說到審計,我就想到了當年李金華審計長接受我采訪的時候說過一句話,他說人們總是對貪感到非常得憤怒,可是在我們做審計工作的時候,那些大量的浪費、決策失誤所帶來的東西更讓人痛心疾首。
主持人:
所以說審計除了審計這個現金怎么用之外,對現金使用的效益本身的審計其實也是很關鍵的。
白巖松:
你這個問題其實問得已經是非常專業了,因為無論是李金華審計長,還是后來的劉審計長,都在強調的是今后要向效益審計的方向去發展,這也是反映了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一種問題。可是我今天為什么會說對效益審計大家要格外關注呢,我們會對治理潛在的浪費何止是在農業檢測的儀器當中呢,我們生活中很多的地方,比如說這家醫院,還有很多的地方,我們要就要最好的設備,大家都要買最好的設備,但是花了巨資把最好的設備買了之后,只用了它10%左右的功能,甚至連10%都不到,這里的浪費沒有任何人會去追究。
可是另一方面,我今天去整理了一些零碎的信息,很有趣。在2007年召開的北京首都食品安全論壇上,2007年專家們就呼吁,趕緊要有先進的檢測設備,說這已經成了困擾我們現在食品安全很重要的一個問題,但是問題是買完了之后79臺才8臺用怎么辦。
另一個信息,今年春節的時候大家都知道毒豇豆的事件。毒豇豆事件一共是有兩個:一個是在海南當地,很多的收購商買完了嶄新的檢測儀器,沒人會用,也存在這個問題;然后在南京的時候說缺錢,檢測費用要2000元。可是在今天的短片中我們又看到了有的錢沒往這用,有的儀器即使有了也存在大量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