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不知道賺錢是舒服的,這個大的形勢,你也是不能抗拒的,”他用這句話回答了記者種種疑問。
決戰四季度,是河北省面對“十一五節能減排大考”的真實寫照。因為不僅是在武安,河北各個省份,都對“兩高行業”掀起了大規模的限產限電運動。9月開始武安市宣布18家鋼廠停產后,5日下午緊急召開了全市節能減排大會。而就在當天,唐山30多家鋼廠和26家焦化企業就接到了市政府辦公廳文件,要求后四個月限產近50%,第二天下午在河北國豐鋼廠召開了動員大會。另一邊的河北衡水市安平縣,為完成節能降耗指標,對全縣分3批實施限電,每批限電22小時。限電期間,不僅居民家停電停水,醫院和紅綠燈也遭停電。每供電50小時停電22小時。
“什么時候才能正常生產?”這是小楊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他是武安當地鋼廠的一位工人,他和他的工友們這幾天討論最多的也是這個事情。有人說是20天,有人說是一個月,還有人說,可能就這樣關下去了……
他告訴記者,像文豐鋼廠的工人沒有放假還算幸運,這里其他很多鋼廠都因為停產而讓工人放了假。每人每天發20元基本生活費,一個月600元,如果正常開工,他們可以拿到1000至2000元。
拉閘、停產和限產,對于鋼廠來說,不僅僅是一張“緊急通知”那么簡單。武安市一個鋼廠內部人士向記者坦言,按照目前鋼廠產能規模,一關一停,每天消耗的錢大概應該在200萬元左右。一個月下來,虧損就是6000萬元。
“我們現在訂單非常充足,但是因為政策,只能退后發貨了。”上述人士坦言,再加上九月份是傳統的旺季,一般而言一個月的利潤應該是在8000萬到1億元。如果加上損失的利潤,相當于整體虧損了1億6千萬。唐山市遷安一個民營鋼廠董事長在接到《經濟參考報》記者電話時也表示,目前企業產量被削減了近6成,嚴重影響了后期銷售,經濟損失不可估算。
最令人擔心的還不僅僅是這些,新武安集團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鋼鐵企業是一個高耗能產業,資金鏈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在鋼廠正常運行的情況下,都是采取原料“先送后付錢”,成品“先交錢后給貨”的方式。而如果長期停產,上游原料供應會要求付款,而下游客戶也不會再交任何訂貨款,同時企業在停產時也會產生大量的各項費用,必然會造成資金鏈的緊張。“短期還行,但是時間一長,拖個1至2個月,就非常危險了。”上述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