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官營村“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一期工程竣工了,從九月開始,喜氣洋洋地的村民們,領到了新樓房的玥匙。這是昆明市進行的“城中村改造工程”的第一張捷報。
實際上,我國的大多數城市,都是被動地進入城市化進程的,云南省會城市昆明當然也不例外。張官營村原是緊鄰昆明城區的一個自然村,隨著城市的膨脹,它被新興的城市建筑群所包圍,成為了都市里的鄉村,也就是社會所詬病的“城中村”。
張官營股份合作社總經理,即原村委會主任張紅梅說: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我們村的土地先后被征用了,只留下了一點自用地和村民的宅基地,村民無地可種了,也無業可就,只能依靠土地征用的補償,利用留下的自用地,建立一個廢舊物資市場出租為生。
村民們的另一項收入就是在各自的宅基地上亂搭亂建房子出租,于是城中村里一間挨著一間,危樓瘋長,成為城市衛生、治安的死角。在不太長的時間里,昆明市形成了300多個這樣的城中村,占據了主城區30多平方公里的寶貴的土地資源。
張紅梅說,村里到處是人畜垃圾,簡易的排水溝向城市河道不停地排放生活污水。更嚴重的是,城中村里藏污納垢,偷盜搶殺案件不斷,2005年張官營的出租房,發生了震驚昆明的殺人碎尸案件。她說,可以說“城中村”已經成為城市肌體上的“城中瘤”。
2008年昆明市政府下決心改造“城中村”,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進村調研,市長張祖林在張官營與大多數村民達成了共識,確立了“政府主導,企業參與,村民自愿”的工作原則。
昆明市盤龍區城中村改造辦主任郭仕忠介紹說,面對大面積的改造工作所需的經費,政府財政無以為繼,只能引進具備一定實力的企業參與,針對村民原地安置的強烈要求,我們在張官營村的改造中,采取了“先安置、先搬遷、后拆遷”的運作模式,把建設安置房、學校等公共性建筑,作為全面改造的第一步。他說,經過17個月的艱苦努力,今天,第一期工程交付使用了,可以算我們的是第一分及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