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6時50分左右,云南野生動物園的保安巡邏時聽見食草動物散放二區發出不正常的動物打斗聲。循聲前往,卻看見4條油光水滑的惡狗正在精準配合襲擊1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梅花鹿。保安們沖上前驅趕惡狗,一路發現,食草散放二區內,4頭梅花鹿并排而亡,1頭白黇鹿死亡,1頭黃黇鹿寶寶死亡;還有3只受傷的梅花鹿、1只鴯鹋的脖子和肚子被咬傷……其余的動物躲進了樹林深處,整個食草散放二區寂靜無聲。這里,疑云重重,這里,究竟發生過什么?
清晨血案 野生動物6死3傷
清晨6點50分,正是云南野生動物園保安交接班的時間,又是一夜平安無事。3名接班保安駕駛巡邏車按路線行駛,正要穿過食草散放二區第二道門,突然發現路旁下面的圍網邊上,4條狗正在襲擊一頭成年梅花鹿。面對比自己大得多的梅花鹿,三條狗一條咬脖子,一條咬前腹胸腔位置,一條咬住后腿,一條黑色的狗站在旁邊——它最先看見保安,迅速跑離。保安見狀,一邊大聲呵斥,一邊撿起石子扔向三條狗。狗群見人來了,四散逃去。梅花鹿這才脫離了危險。在它旁邊,地上已倒著四只梅花鹿。保安及幾名路過的工作人員,撿起木棍和石子,圍著食草散放二區捕狗。在追蹤狗的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在圍網邊上,還死亡了一頭白黇鹿和一頭黃黇鹿。一只鴯鹋臥在地上,脖子和胸腔已血肉模糊。
6死3傷,這僅是目前已知的傷亡情況。由于狗群的入侵,食草散放二區的動物大量驚恐,都躲進樹林深處,不愿出來。“為了避免動物再受驚嚇,對受傷動物數量的確切統計將待它們情緒穩定后。”野生動物園動物管理部經理唐陽春說。經過檢查,狗群僅襲擊了食草動物散放二區,其他區域并未出現此類情況。在野生動物園開園6年以來,這類事情從未發生過。
疑問一:誰是兇手?
短時間內,野生動物6死3傷,其中包含5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梅花鹿。如此重大的血案,兇手究竟是誰?是狗?是蓄謀獵殺?還是偷盜野生動物?
參與圍捕惡狗的保安介紹:“這4條狗其中3條是土狗,另外一條是狼狗和土狗的雜交品種。從它們捕獵的配合來看,不像是普通家狗的行為。它們配合巧妙,咬的都是致命部位。而且從之前死亡的4頭梅花鹿看,它們是被狗群驅趕到坡底的死角后再合力咬死的。它們也不是瘋狗,都是正常的狗。像是受過圍獵訓練的狗。”
據了解,一般的狗都是各咬各的,很少協作。“這幾條狗體格健壯,毛色光滑,和流浪狗、野狗的區別很明顯,是經過良好飼養的。野狗不怕人,這些狗一看見我們呵斥,立馬就嚇跑了,由此可見,它們還是怕人的,不是野狗,”一名參加捕狗的工作人員說,“除非有人為幫助,否則單憑狗的力量是很難進入的。”據了解,野生動物園圍網高2.5米,一般的狗是翻越不了的。
疑問二:狗群如何進入園區
野生動物園占地2800畝,圍網高2.5米——這樣的高度一般的狗是翻越不了的。經過勘察,圍網沒有破損;園區可進入的前門、后門均有保安24小時把守,均沒有發現有狗進入。排除了前兩種進入可能,狗群的進入就只有兩個可能:經過訓練的狗可能翻越2.5米高的圍網;或是有人協助翻越圍網。據了解,在圍堵狗群的時候,除了兩只當場被打死外,有兩只躲藏起來。其中一只被找到,另外一只從食草散放二區圍網下鉆出去逃跑。事件發生的地點圍網外是附近3個村子的交界處,人員往來很頻繁。
警方聲音
事件發生后,野生動物園立即向轄區派出所報案。接案后,龍頭街派出所警察迅速趕到,對事件展開了調查。警方勘察發現,圍網沒有破損的地方,而且高度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很難翻越。然而如果在人為的幫助下,從外側的土里用工具拉開圍網,或人力從高處助力,可使狗進入園區。龍頭街派出所中隊長陳強說:“警方將對事件進行調查,如果查出是人為的,其行為如果構成犯罪,則將根據刑事訴訟法追求其刑事責任。”
法律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條:非法捕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依照關于懲治捕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的補充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梅花鹿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云南野生動物園重金緝拿兇手
云南野生動物園呼吁,希望社會各界關注野生動物保護,也希望知情者向野生動物園或公安機關舉報。野生動物園常務副總經理潘華表示:“對于提供有效線索協助破案的人士,野生動物園將給予重獎。”
警方勘察完畢后,下午16時,工作人員將死亡的梅花鹿、黃黇鹿、白黇鹿深埋消毒。另外,受傷的1頭梅花鹿、1頭白黇鹿、1只鴯鹋,將視受傷情況進行治療。“不嚴重的喂藥治療,如果傷情嚴重,將麻醉處理。”唐經理說。
來源: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 李映青 通訊員 李麗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