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部門對“違規”提取
暫時沒招兒
針對中介開具未發生實際租房交易“虛擬”合同的性質,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有關人士認為,房屋租賃合同(經紀成交)網上備案只是對中介提供的租房信息進行登記,不會追查交易各方真實性。
另據了解,各區縣公積金管理審查部門負責對因租房而提取公積金的申請人進行核實,但核查范圍限于市民提交的身份證明、租房合同及發票,只要這些證明真實有效,就無權拒絕放款。
新聞快評
公積金閑置不如試點“還富于民”
公積金“提取市場”的火熱與其說是沾了繳存人提取需求的光,不如說是揩了公積金使用限制的油。我國《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明確要求,職工個人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和職工所在單位為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屬于職工個人所有。住房公積金應當用于職工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作他用。
一方面,北京公積金大量沉淀閑置。目前北京公積金的沉淀資金約有500億元,在除去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房建設的約209億元外,還有200多億元,保值渠道不外是存銀行、買國債。
另一方面,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很多買房人使用公積金卻遇到現實的難題:個人租房,很多房主不給開發票,想提賬戶余額,只能自己找黑中介或上面提到的“公積金提取中心”想轍。
作為同等的市場主體,一些城市的政府借款人已經率先試點,征地蓋樓借用了閑置公積金。而作為公積金的主人,“無償”提取出自己的住房公積金或許才是他們眼下最迫切的試點。(記者劉宇鑫)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