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市長黃奇帆說:“戶籍制度改革是一項龐大的社會變革,政府作為主導,但并非承擔無限責任,而是通過行使公共權力,進行有效引導,借助市場力量,撬動社會各方面分擔改革成本。”
重慶市政府測算,2010億元的總成本中,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需投入1229億元,主要分攤農民工轉戶后的養老、醫療、住房、獲得流轉土地、農村宅基地等成本;轉戶農民個人作為直接受益者,需投入465億元,主要用于繳納自身就業、養老、醫療、住房、教育等費用;政府“四兩撥千斤”也需投入316億元,主要用于轉戶農民養老保險補助、引進就業企業社保繳費補差,以及公租房、學校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農民覺得值得 政府支出可控
重慶農民轉戶進城的成本這樣分配,各方接受嗎?重慶市發改委副主任徐強說:“這樣總體看,轉戶農民人均可一次性獲得宅基地退出補償、承包地退出補助等直接收益1.8萬元,略高于進城后個人應支付成本1.6萬元,政策設計具有吸引力;政府除分攤316億元改革成本外,還需建立宅基地、承包地流轉周轉金10-20億元,總體投入處于可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