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 自行車出行比例下降45%
近日,中國日報報道了一位北京公務員的“自行車掙扎”。這位名為閆冰的公務員,從初中起就一直堅持騎車到現在。“騎車可以避免堵車,更方便,還可以鍛煉身體。”他說。然而,因為“交通秩序不好”,閆冰的內心每天都在掙扎,要不要繼續騎車?“機動車偶爾會躥到自行車道上,這很危險。”
今年8月14日,北京“十二五”規劃公眾建言會上,鄭淵潔說,“我的兒子現在不開車了,選擇騎自行車,但他說根本沒有辦法騎,很多汽車停在那里,應該建自行車專行道,考慮自行車優先。”
根據媒體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北京,受訪者對自行車出行環境滿意度最差,不滿意率達到39.8%。很多人出于安全的考慮而放棄了騎自行車。如果追溯到1986年,那時自行車的出行比例高達63%,然而現在這一數據跌倒了18%。
原因 車道被占、車被偷……
1994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一個《汽車工業產業政策》,公開表示“國家鼓勵個人購買汽車”,僅10余年的時間,各大中城市汽車總量迅猛增長。
據媒體報道,自上世紀90年代后,隨著越來越多人購買汽車,道路上逐漸擠滿了機動車,自行車道開始被機動車侵占,在城市規劃中,機動車的行駛權利得到了更多的青睞。原北京市交管局副局長,長安大學段里仁教授介紹,騎自行車的人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弱勢群體,自行車人的權利受到了擠壓———在武漢,七座跨江大橋中,只有一座大橋允許自行車通行;同樣,在南京在已通車的三座跨江大橋中,有兩座都是不允許自行車上路的。為了緩解交通堵塞,2003年,廣州的一些自行車道被挪到了旁邊的人行道上,挪動后自行車道的寬度被縮小到了1米左右。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所交通研究所所長趙杰表示,在交通建設方面,政府應該改變以往為機動車出謀劃策多,而對行人和自行車沒有足夠的考慮。
不過,自行車漸漸淡出人們日常生活的原因,也有網友覺得“不是環保的問題,也不是自行車道的問題,是偷車的太多了的問題。”據公安部去年公布的一個調查表明,近幾年來,全國每年被盜自行車近400萬輛,其中電動自行車70多萬輛,經濟損失超過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