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什么,就做什么
采訪期間,記者一直有一個愿望,就是打入文物造假作坊,親眼目睹這些仿古石碑、假恐龍蛋化石、假青銅器等假文物是如何出籠的?
眾里尋他千百度,得來全不費工夫。就在記者假扮買主在古玩市場四處打探尋找定制青銅器之時,一個50多歲的南陽籍男子主動向記者搭訕。
“你想要點啥貨?”男子問。“我在廣州開了一家古玩店,想購買點青銅器。”記者答道。“你去石佛寺市場上看了嗎?覺得那里的青銅器仿制品做得咋樣?”男子問。“假得很,有的顏色都燒制壞了,還有包漿也做得不好!”記者答道。“你還怪懂行情哩,眼睛也看得準。”男子一邊夸獎著記者,一邊向記者耳語了一番,說要記者去他家看看,他家是“現做現賣”。
男子帶著記者七拐八拐,約半個小時,來到了某集鎮一個小院子。男子抱出一個青銅鼎,讓記者掂了掂,敲了敲,看了看,說:“你看咋樣?”記者假裝很內行地說:“顏色、聲音、分量都不錯。”
“那是,我做青銅器已經十多年了。我可以告訴你,你從我這里拿一個青銅鼎兩三萬塊錢。你拿著這個貨到市場,最低也能賣二三十萬。你要哪個朝代的,我就給你做哪個朝代的。你給什么樣品,哪怕只是個圖紙,我都能給你做出來。”男子說,“至于你需要其他的石器、玉器、陶器等,我不制造,我也能給你組織貨源。可以說,你需要什么價位的貨,我都能給你提供。”“屋里的貨多不多?”記者問。“你進屋看看。”男子說著帶記者進了屋。
記者看到,屋內除了家具外,堆的都是紙箱子。屋內一張大桌子上擺放著幾件成型的青銅器。男子說,這里就是生產作坊,這些青銅器都是在這張桌子上做成的。
男子說著,用一只手托著一件青銅鼎,另一只手輕輕彈著青銅器的邊緣,青銅器便發出悅耳的清脆聲。“聽見了嗎?這種聲音,連專家都不會質疑的。這是仿戰國晚期的器物,完全和真品一模一樣。你摸摸這手感,感覺很好吧。”“這一件是不是已經做好了?”記者問。“基本好了,不過,你看雖然外面包漿做好了,但是里面的色相還要再進一步加工。”男子說著,讓記者用手指輕輕摸了摸內部器壁,手指即沾染了藍色的粉末。“看到了嗎?像這種情況就是功夫不到家,功夫到家了,摸上去不會有顏色掉下來。”男子說。記者問:“青銅器上的這些花紋是雕刻上去的嗎?”男子說:“這你就外行了,這些花紋不是雕刻的,是用模具做出來之后花紋直接都印在上面了,和原件絲毫不差。”
記者邊看邊掏出了一個微型數碼照相機說:“我店里有個師傅懂貨,想拍幾張圖片拿回去讓師傅先看看貨色。”男子沒有在意,讓記者隨意拍攝。記者問:“這些青銅器的原料是什么?制作工藝有什么講究?”男子答:“原料一般就是將收購來的古銅碾碎。工序也不復雜,用電爐子加溫,達到一定的溫度,這個溫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這種古舊的銅因為腐蝕厲害,溫度太高里面的物質就會揮發影響銅質的重量,所以,溫度控制是關鍵。”
“古舊碎銅加溫溶解后,再倒入事先準備好的模具中,這樣一個產品就出來了。產品出來之后,第一步,就是做舊。用化學藥品攪拌些古墓穴中的泥土,涂在上面,然后再埋入地下半個月之后拿出來,品相就有了。品相不僅是指外部的,內壁的色相也相當重要。有了品相,就顯得古舊,也有了歷史感。”
男子說著,跑進另一個屋子抱出了一個大紙箱。打開一看,里面全是一些碎銅片,每一片都銹跡斑斑,顏色和已經做好的青銅器相差無幾,只是有些破舊,有些還沾染著厚厚的墓土。
“仿制一件青銅鼎成本多少錢?能賣多少錢?”
男子答:“制作一件青銅器的成本價就是3000元左右。銅片不值錢,主要是手工和藥物配比。道上人拿貨也就5000元左右,但是他再轉手就是3萬到30萬不等,甚至50萬都能賣。”
“這些造假被查到了怎么辦?”
“這沒問題,來了我就說是做手工藝品的,只是自己做著玩,興趣愛好而已。誰規定不能做手工藝品呢?”
“買主都是些什么樣的人?”
“有人專門買青銅器送禮的,也有的人是為了自己收藏,有的人是轉手當成真品賣給別人。因為真的價錢太貴,很多買不起的人會選擇高仿的假貨。只要我們說,這個仿得比較真,專家也檢驗不出來,甚至干脆就說這是個真貨,就有人掏高價錢買了。”
南陽的文物造假“盛況”在全國來說并非個案。據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全國參與文物造假與營銷的人員達30萬至50萬之多,分布于全國各地的文物仿制工廠,更多的是家庭小作坊。而基于各地歷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假文物制造也呈現出規律的有序分布,如山西以青銅、木雕佛像為主,河南等地以造假陶俑、青銅器、碑刻聞名,陜西、山東、浙江以古陶瓷為主,江蘇、安徽、遼寧以古玉為主,浙江、上海以字畫為主,江西則以官窯陶瓷為主,等等。而北京的文物造假幾乎包含了所有門類,尤以書畫、古家具為最多。
來源:揚子晚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