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天從廣州市衛生局獲悉,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正嚴密監控基孔肯雅熱。
廣州市衛生局發言人表示,2008年,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從入境的可疑發熱人員中發現基孔肯雅熱輸入病例。2008年和2010年分別發現4例和3例的輸入性確診病例,輸入地主要為東南亞、非洲等地。此后,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和疾控中心密切監控全球發病動態,加強對可疑入境病人的篩查檢測。至目前,廣州市尚未發現本地感染的基孔肯雅熱病例。
為有效防控基孔肯雅熱疫情,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建立起經國家認可的基孔肯雅熱疫情監測和實驗室檢測體系,對醫療衛生機構送檢的可疑標本采用先進技術做快速檢測;并與愛衛部門共同開展防蚊和滅蚊等綜合性預防控制措施,防止輸入性病例引發本地疫情。
目前正值亞運會前期,為加強防控力度,廣州市各級醫療機構組織開展醫務人員進行基孔肯雅熱診療知識的培訓學習;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選擇了4家亞運會定點收治醫院進行應急監測。此外,還加強了白紋伊蚊的監測。同時,市愛衛會正在組織開展全城滅蚊行動。
基孔肯雅熱是什么???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流行于熱帶非洲以及亞洲的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緬甸和印度等地,主要通過蚊子叮咬傳播。埃及伊蚊是傳播能力最強的蚊種,但廣州不存在此蚊;白紋伊蚊是引起近期印度洋島嶼基孔肯雅熱流行的主要媒介,白紋伊蚊在廣州地區廣泛分布。
基孔肯雅熱患者絕大部分表現為輕癥,病死率較低。該病潛伏期3-12天,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關節疼痛、皮疹、頭痛、惡心、嘔吐、食欲減退,淋巴結腫大等。
來源:中國日報廣東記者站 記者李文芳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