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之一:創新是榆林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生命
榆林市的發展,無論是工作順序還是邏輯順序,都是這樣一個排序:大開放帶來大開發,大開發帶來大發展,大發展帶來大變革,而貫穿其中的一條紅線就是創新。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陜北有煤海的被發現,陜北有氣海、油海的被揭秘,到陜北有鹽海的被探明,榆林的發展便開始踏上了一條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開發之路。資源開采國家、集體、個體一齊上的開發之路,構成了榆林經濟今日多元化的發展格局,奠定了榆林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堅實基礎,也成就了一大批“煤老板”,造就了全國馳名的“神木模式”“府谷現象”和“榆林探索”,涌現出了府谷煤業、鎂業、化工和神木恒源、陜西北元化工等一大批民營企業集團。榆林非公有制經濟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0.1%提高到2009年的35.9%。民營經濟活躍的府谷縣,64.9%的財政收入來自民營經濟。在神木縣,70%的財政收入由民營企業貢獻。
無疑,民營經濟已成為榆林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支生力軍。
沒有榆林全市上下思想的大解放,觀念的大開放,在陜西這樣一個計劃經濟影響根深蒂固的省份,在陜北這樣一個自給自足小農經濟傳統久遠的地域,實現跨越式發展絕非易事。
榆林市多元化發展的格局形成,“煤老板”也只是其中一支引人注目的隊伍,更令人關注的是一大批企業航母紛紛開進榆林。延長、陜煤、神華、國電、大唐、魯能、陜投、華電、美國通用等特大型企業,都在榆林爭搶先機。超億噸的煤炭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天然氣凈化裝置、國內最先進的甲醇生產線、國內最大的煤電一體化火電基地,都落戶榆林。這些企業航母,使榆林的資源開發不斷向集約和深度轉化。在過去的幾年里,榆林累計上馬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89個,投資額達1692億元。未來幾年,僅神華集團等中省企業鎖定在榆林的投資就有數千億元之巨。大把大把的天量金錢不斷砸在榆林大地,正好從另一個側面折射出榆林投資環境的優良。你投資,我服務,你賺錢,我高興。歷經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建市十年的跨越式發展,榆林人的胸懷一如身邊的毛烏素沙漠那樣寬廣,在經濟發展的諸多領域,榆林大思路頻出,大手筆不斷。前不久,總投資17億元的國內最大的“煤制油”深加工項目在神木陜西天元化工有限公司投產,年加工煤炭210萬噸,生產煤焦油50萬噸,年產值超過30億元。延長石油集團在靖邊投資1000億元打造的煤、油、氣、鹽綜合化工園區,達產后年收入將達420億元。
近年來,榆林全市從上到下謀發展,先后形成了榆林經濟開發區、神府經濟開發區和榆神煤化工、榆橫煤化工、府谷煤電化載能、綏米佳鹽化工、定靖油氣化、吳堡煤焦化共兩園六區。如此多的工業園區,構成了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一個“人”字形的千里工業走廊。2009年,已實現產值近千億元,“十二五”末產值將達到2700億元。沒有創新的理念,創新的體制機制,高效快捷的辦事效率,要形成目前的產業園區集群,委實是難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