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現場 王倩 攝
2010泰山論壇主論壇于11月6日拉開帷幕。該論壇以探討泰山文化的歷史文化內涵及未來的弘揚和產業化為主題,吸引了海內外近300名來自政、商、學界高端人士的參與。
厲無畏:地方應自行“造血”,創意開發歷史文化資源
厲無畏,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厲主席表示,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地方必需擺脫以往習慣依賴中央撥款的作風,應通過對文化資源的可持續性開發,實現自主創收。而創意,是開發的關鍵。
厲主席呼吁,各地方必需勇于創新,大膽打破傳統的運作模式。其中,面向社會招商引資值得廣泛推廣,成都廊橋,就是一個成功的典范。

成都廊橋
位于成都安順的廊橋歷史悠久,2002年廊橋的修繕問題迫在眉睫。當地政府靈活運作,想出了通過準許投資商在修復的廊橋基礎上開發餐飲的條件,沒花一分錢成功的從社會吸引到了所需資本。在廊橋上建起的銀杏酒樓,成為成都市唯一的橋上餐廳,每年為當地政府實現創收。
同時,厲主席指出創意還需要結合現代化的市場需求,并考慮到消費者的情感需求。廊橋酒樓雖外觀古樸,但內部現代高檔,借助著橋上餐廳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成功的利用了廊橋這一文化元素對高端人士的情感吸引力,打造了一批忠誠的客戶群體 。
高書生:我國文化產業有待整體升級
高書生,中宣部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高主任表示, 中國近年來經濟迅猛發展,決定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大勢良好。但是,文化產業的發展依然任重而道遠。
他指出,目前,該產業的年產值僅為1萬億元,與國家最新制定的4萬億元的目標存有巨大差距。同質競爭、單一發展,以及地域性的資源分配不足等原因,導致了我國文化產業與發達國家橫向比較所顯露出的嚴重不足。
高主任指出,要實現突破,中國企業必須要跳出守舊的框子,敢于創新,大膽的將新興技術與自己的產品相結合。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打造的在2010上海世博會展出的電子版清明上河圖,就是這一方面的佼佼者。
此外,他提出的博物館通過電子技術視覺展現藏品歷史淵源的前景,以及教科書電子化,從而讓學生以Ipad替代書包等新穎想法,為中國文化產業的何去何從,提供了靈感。
其他與會專家、學者也均在論壇過程中提出了建設性觀點。
來源:中國日報山東記者站 實習記者 梁晨 記者 王倩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