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認證是不是“殺手锏”?
盡管如此,也有網友認為,對信用認證的作用不能估計過高。
“信用認證不是法律法規(guī),也不是行政規(guī)章,雖然有政府主導的公權力介入,但不具有權威性。”一直關注此事的云南華度律師事務所主任蔣天勝說,團購網站信用認證只是個“軟門檻”,只是從網站信用建設上引導團購市場,樹立用戶信心。
方盈芝介紹,美國的團購網站注冊登記時,需要提供詳細的身份證明、地址、辦公地址、服務類型等信息。在經營過程中,政府會通過信用評級進行嚴格監(jiān)管。付款后未收到商品的消費者,可以向美國政府有關部門設立的網絡欺詐投訴中心投訴。該中心接受投訴后,由標準普爾、穆迪、惠譽等第三方分析機構進行信用評級。一旦構成欺詐消費者的行為,網站有可能面臨高達上億美元的巨額罰款。
信用認證公布后,行業(yè)標準、準入制度、資金標準等門檻如此之高,讓一些小本起家團購網站頗感寒意,小型團購網站想要繼續(xù)生存下去更加不易。“愛團購的微博”說,不夠這個標準,小的團購網站就沒有誠信?大的團購網站就不存在欺騙顧客的情況?規(guī)范行業(yè)信用并不是把一些小的團購站點拒之門外!
“信用認證不應是評判團購網站是否正規(guī)經營的唯一標桿。”中國團購在線東莞站總經理趙笠忠說,自己管理的網站自2006年開始創(chuàng)業(yè),經歷了初創(chuàng)的艱辛,通過誠信經營,雖然沒有申請信用認證,但年銷售金額已超億元,目前是東莞最大的建材團購網站。“應該細分市場,給草根創(chuàng)業(yè)、具有成長性也誠信經營的小團購網站一些生存空間。”
“薛東陽”網絡銷售博客認為,由市場和用戶決定網站的信用等級比信用認證更具有引導意義。企業(yè)把精力全部放在提升網站質量上,政府把精力放在規(guī)范和疏導市場,這樣團購企業(yè)才會更好發(fā)展。
第三方分析機構“易觀國際”發(fā)布的一份預測報告指出,到今年底國內團購市場規(guī)模將接近10億元。工信部、工商總局和質檢總局正在醞釀出臺相關監(jiān)管措施,對團購市場進行約束管理,在“多管齊下”的政策法規(guī)下,引導團購走向正規(guī)。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