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青年時報》報道杭州的歷史建筑保護,雖然在全國來說是走在了前面,但也不盡如人意。那么,杭州現行的歷史建筑保護規則大體是怎樣的?面臨一些怎樣的困境?歷史建筑保護在意大利及英美法等國,均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其中又有哪些是我們所能借鑒的呢?
杭州歷史建筑保護的困境
保護修繕費用是個無底洞
在走訪尋查的過程中,杭州市歷史建筑保護志愿者張鳳書發現,很多歷史建筑年久失修,但住在里面的居民卻并不愿意去維修。“主要還是錢的問題。”他說。
根據杭州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專項資金補貼的有關規定,房屋所有權屬單位自管產、個人私產的,保護整治費用應由單位、個人承擔為主。市級財政可適當補貼,補貼比例一般僅為10%到20%。
目前,歷史建筑的維修需經過審批,而審批手續較為繁雜,加上歷史建筑維修跟別的建筑不一樣,很專業,工本也要多得多,因此不少居民望而卻步。
記者從杭州市歷史建筑保護管理中心了解到,2010年杭州市對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的專項資金預算為1.5個億,這在全國的城市中排在比較前列的位置,甚至比上海和天津都要高。但是,“歷史建筑維修的資金投入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浙江大學建筑設計與理論研究所副所長余健介紹,“文物修復盡量要保持原有工藝、材料,修得越仔細,花費就越多。”
記者了解到,這1.5億主要用于搬遷安置費、歷史建筑整治工程費、街區費用和其他專項(包括檔案管理、調研、資料收集和獎勵基金等)。
其中,大約有90%的款項用于搬遷安置、修繕和整治歷史建筑。還有一筆款項專門用于獎勵對歷史建筑保護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個人或熱心市民。
“目前投入是多元的,其實遠遠不止市級財政支出的1.5個億,還包括各區政府的投入以及私人、產權單位修繕的費用,”歷保中心歷史建筑工程科吳小姐告訴記者,“從2005年到2009年底,市政府共撥付5.24個億,而所有的保護費用加起來估計不低于60個億?!?/p>
事實上,專家認為,歷史建筑保護修繕的費用就像個無底洞,很難填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