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副總經理張高賢透露,目前千元以上的機型已占六成,而新推出的荷塘系列手機更是將均價提升至1600元,“未來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海外市場,山寨機的生存空間只會越來越小。”
千元智能機
其實,天語、金立和七喜等國產手機廠家去山寨化做法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試圖改變消費者對國產手機一貫的低端山寨看法,讓自己的營銷平臺能夠承載3G智能機。
“現在主流的智能手機就是Android手機,但目前來看,在短期內很難做到千元以內。”手機設計公司上海朗尚微系統公司總經理毛祖學透露,公司在今年初曾經推出成本只有600元的谷歌手機,市場售價在1100元左右,但市場根本不接受。其主要原因就是,所采用的低價芯片平臺速度太慢,消費者使用感受不好,“就連發短信、撥電話的界面轉換,都要等待。”
相反,采用MTK6516平臺的Android手機,廠家成本都在800元以上,市場零售價格肯定要在1500元左右。“達到1500元的市場均價,肯定需要品牌的支撐。”毛祖學說。
千元Android手機的研發者臺灣迅宏科技業務部銷售總監簡宏佳也承認,之前推出千元Android芯片平臺的速度的確有點慢,所以12月將推出主頻達520MHZ的9876芯片,速度將與MTK6516差不多,“但售價應該也會與MTK相當。”
由此看來,千元Android手機在明年上半年可能都無法在國內市場上出現,這也從技術層面驅使低價不再成為智能手機競爭的核心。
手機設計公司華禹高科總經理趙志新指出,Android智能手機開發復雜,成本很高,因為在手機零售市場對品牌依存度很大,“過往山寨手機的操作手法根本不適用智能手機產品。”
“步步高和OPPO都在做Android手機,但我并不看好國產品牌的智能手機。”中域電訊企劃中心總經理周玉虎表示,因為國產手機長期只注重手機外觀,很少做研發,即便能出來較好應用的智能手機,消費者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但肖朝君也表示,3G手機是電信運營商定制的市場,所以國產手機廠商這兩年一直在加強與運營商合作。
“目前運營商定制市場太過封閉,未來一定會對社會渠道開放。”高斌指出,無論是社會渠道還是運營商定制渠道,未來的市場是智能機的天下,如果沒有品牌就根本無法在智能手機市場生存。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