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裝修稍“花哨”售價7800元的“經適墓” 天津網供圖
墓價高于房價背后有何隱情?
近年來,全國各地不斷曝出“天價墓”“豪華墓”,一些墓地動輒幾十萬元,有的甚至上百萬元,比不斷上漲的房價還高,被輿論批為“黃泉路上收費高”。寧波市北侖區的做法引來爭論:民政部門能推出“經適墓”,為什么不通過干預,讓墓價整體降低?
唐國富解釋,墓地價格歸物價部門管理,民政部門不能直接干預墓價,只能“通過限制高檔墓建設、限制墓穴占地面積、限制墓料材質等相關措施,從而達到控制公墓價格的目的”。
“墓價高于房價成因錯綜復雜需采取綜合措施,‘經濟適用墓’只是權宜之計,其效果仍有待觀察。但有關部門能夠推出這項政策已經難能可貴。”長期關注殯葬改革的廣東省社會學學會會長范英教授說。
一些學者、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墓價高于房價、直追別墅的現象,既有擺闊、攀比的社會心理原因,也與行業壟斷、立法滯后、監管乏力等因素密切相關。
記者走訪了解到,“為親人送終要體面些”的觀念在寧波市的群眾中仍比較普遍。3年前,寧波市北侖區曾推出價格6000元以下的低價墓穴,由于墓穴被安放在公墓的角落,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也不配套,群眾產生“陰間貧民窟”的感覺,這類墓地少人問津。
“一些公墓一味迎合人們‘勒緊褲腰帶也要厚葬親人’的觀念,推出高價墓地,現實‘逼’得人無法選擇。”濟南市民錢志強深有感觸地說。他最近為逝去的父親購置了一座十幾萬元的墓地。為什么會出如此高價?錢志強說,貴有貴的道理,高價墓地朝向好,位置好,面積大,有五六平方米,環境好,祭掃方便,普通墓地太局促,想給老人磕個頭空間都不夠。而且去墓地一看,“普通墓地就好像普通住宅區,高價墓地則像別墅區,感覺不一樣,多花點錢讓老人安睡在這兒,我們晚輩也覺得體面,心里安寧”。
類似現象屢見不鮮,而地方政府主管的監管卻比較乏力。范英說,長期以來,多數公墓由地方政府相關部門主管,在人事、管理與定價等方面與有關主管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另外,現行的《殯葬管理條例》僅有區區十幾條,規定過于原則,對殯葬業一些新出現的問題沒有規定,滯后于實際情況,立法空白是公墓監管較為乏力、墓價不斷走高的一大原因。
唐國富說,“經濟適用墓”難以治本,但我們期待通過這種方式影響墓地整體價格,在嘗試滿足不同層次群眾需求上進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