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約工資成本112.5萬、年節約綜合成本240萬元、調車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分別提高19.6%和20.9%、日均裝車同比增長40%”,這是一組證實改革成效的數據。半年來,成都鐵路局改革湖林支線運輸組織模式,“老線路”走新思路,“破冰之舉”給力,貨運穩步上量。
成都鐵路局管內10條支線營業里程總計480多公里,占全局營業里程6.4%,日均裝車數卻占全局日裝車數的30%以上。長期以來,支線運需矛盾突出而生產效率低,支線運輸成為制約這個局實現運輸增量目標的“瓶頸”之一。
究其原因,支線管理理念、資源配置相對落后,不適應西南鐵路現代化建設需要,管理體制和機制自我循環老套路,支線運輸潛能在運輸組織“大聯動機”中還有挖掘的巨大空間。經深入調查研究,成都鐵路局果斷提出“用活支線、擴能上量”的發展思路,開啟“破冰之旅”。
第一步“啃硬骨頭”——改革運需矛盾突出的貴陽樞紐湖林支線運輸組織模式。
湖林支線始建于1963年,營業里程43公里,管轄清鎮、山林邊等6個車站,其吸引區煤炭、鋁土礦資源豐富,完全依賴鐵路外運。然而,湖林支線每天僅能裝車近100輛,沿線廠礦大都以運定產。
成都鐵路局在“生產集中、資源集中、信息建設”三個方面作文章:成立清鎮站支線調度室,實施區域調度集中指揮;成立清鎮站生產合署辦公室,實施生產指揮合署辦公;成立清鎮站區域調車組,實施區域流動調車作業;實施清鎮站區域貨裝集中辦理,實現“集中受理、分散裝(卸)車”,統一調配裝卸勞力。
同時,成都鐵路局積極拓展湖林支線信息平臺,升級和完善現車管理系統,責成局信息處與貴陽南站共同研發貨票系統,成功取消了人工填報數據,使相關貨運報表自動生成。
從分散式調車作業和貨運業務辦理到“優化資源、集中受理”運輸組織模式,湖林支線“破繭化蝶”收獲運輸效率飛速提升:日裝車數比改革前增幅40%,10 月5 日裝車數達到250 輛,翻了一番,并創歷史最高紀錄。
“人員減幅23%,調車機從4臺減少為3臺,裝車數日均增加40多輛,煤炭老板高興得狠?!鼻彐傉菊鹃L陳楊林為成為“勇吃螃蟹第一人”而自豪。
隨后,成都鐵路局推廣湖林支線改革經驗,陸續在德天、廣木、成汶、三萬、開陽等支線成功推行改革。5條支線日均裝車數較改革前增加近100車。其中三萬支線同比增長85%,廣木支線同比增長21%。
“能多裝一車就多見效益,感謝鐵路部門的支持!”依托湖林支線貨運的華能焦化制氣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三萬支線貨運的南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依托廣木支線貨運的四川宏達股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已感受到鐵路改革帶來的實惠。
目前,宜珙、水大、渡口等支線改革正在進行時,到今年年底,成都鐵路局將圓滿完成10條支線改革,挖潛擴能成效將更加明顯,受益的企業將會越來越多。
來源: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 (通訊員 夏永靜)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