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近年來進入公眾的視野,多是以舊城改造,道路整治,地鐵建設,“菜籃子”工程等等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新聞視角。在27日下午進行的媒體座談會上,上任一年半的福建省副省長、福州市市長蘇增添介紹了福州是如何變革中保民生,求發展。
蘇增添說,作為市長,解決民生問題,把城市管理好,建設好是每天的日常工作內容;而作為一名福州市民,城市的精神風貌更是每天日常生活的感同身受。“每當我走在福州的街道上看到一些市民亂扔雜物或者隨地吐痰的時候,那感覺就像丟進我自己的家一樣難受。”
蘇增添認為,省委提出福州的形象在相當程度上代表著福建的形象,福州的發展水平在相當程度上也決定了福建的發展水平,深感責任重大。福州作為海西省會中心城市的定位,對福建未來的發展,對福建能否趕超臺灣,對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態與經濟建設并舉
面對跨越式發展,福州無時無刻不在經歷著變化。而對于未來的構想,蘇增添認為這首推的應當是思想觀念的轉變。蘇增添說:“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是當前的首要任務。但福州的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要把福州的好山好水好空氣世世代代傳承下去,為建設生態省做貢獻。”
為此,福州在產業布局的規劃上做出了調整,重點是發展南北“兩翼”,對中心城區的工業要有規劃,有步驟提升改造。對影響城市發展的工業項目要實施搬遷。去年由政府出資3.5億元支持耀隆化工等高污染項目向江陰搬遷,東南電化企業也要搬遷,在中心城區重點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物流配送業和服務業。
他同時指出,福州坐擁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優秀的歷史人文底蘊。閩江良好的生態和水源,溫泉之都的美名,三坊七巷之古韻,船政文化,壽山石文化在全國都是不多見的。“這理應成為福州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
蘇增添認為福州的經濟增長也應該建立在結構優化和生態建設的基礎之上,同時著重發展旅游和文化創意產業。“讓人民群眾從經濟發展中多得實惠,不斷提高城鄉群眾幸福感,以民生改善來體現跨越發展。“
在過去的一年中,閩江流域綜合整治,內河截污疏浚,芍藥一號文化創意園、318藝術街區的落成,以及圖書館、科技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一批場所在臨江等一級路段的規劃建設,無不是著眼于生態建設和民生利益。在今后房地產投資項目將也更加注重發展以公租房、廉租房為主的社會保障性住房和商業地產的投資。政府也將持續加大教育、衛生、文化等民生工程的財政支出。
打造水域經濟,建設“海上福州”
蘇增添說,福州擁有非比尋常的水域資源。“咸水,淡水,溫泉水三水具備。”這為福州發展依靠水體為主導的經濟和城市發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首先是海港。習近平副主席在福州工作時就曾提出要建設“海上福州”,要運用好江海優勢的戰略構想,但以往福州“以港興市”的成效還不夠明顯。隨著今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9.2平方公里的福州保稅港區,以及連接城區和江陰,羅源灣等港口的交通建設的完成,福州今后將步入港城發展時代。
其次是河流。穿城而過的閩江兩岸是福州風景最美,生態最優的地區。但是以往閩江的開發缺乏核心規劃,存在運輸壓力過重,沿岸建設過密的問題。蘇增添表示,今后一方面要繼續通過“整河砂、疏南港、治北港、提水位、沖內河”的實施,把閩江打造為旅游黃金水道。另一方面要加強提升兩岸景觀,打造濱江休閑亮麗的風景線,還江于民。
最后是溫泉。福州可謂“一幅山水畫,滿眼溫泉城。”然而過去的溫泉只是部分住宅居民享用,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福州目前的戰略是要打造“中國溫泉之都”,把溫泉作為旅游的一張名片,作為重點產業來開發利用。目前福州的溫泉開發已引起國內外知名旅游企業的興趣,2到3年內大部分區縣都基本能建成一兩個大型溫泉旅游度假區。
直面問題,建設宜居城市
在今年中國環境規劃院公布的宜居城市監測評比結果中,福州位于全國36個省會及城市首位。但是在網絡民調卻對這樣的結果褒貶不一。
蘇增添坦承,目前存在的許多問題制約著城市的發展,也影響著群眾的生活品質,如市區道路違章搭建,城市交通擁堵,汽車尾氣排放超標,以及部分城市內河污染等。
他表示,這其中有的是歷史遺留的問題,有的是正在著力處理的問題,而有的也是由于政府市民雙方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作為市長要認真面對,積極解決。
福州去年八月以來已經先后分八批集中拆除違法建設,有效遏制了違章搭建的勢頭。蘇增添強調,在這樣的執法中,一定要持之以恒,不留情面,應重點打擊那些利用職權的違章搭建者。
而今后福州市將進一步加大城區主要內河治理和景觀建設力度,在白馬河晉安河建立慢性生活系統,在3-5年內重現福州“東方威尼斯”的風貌。
對于道路交通問題,蘇增添表示,今年年底之前將新投放500輛以上環保公交車,并新投放的士1200輛。對擁堵的路段加快道路改造,加強交通管理等措施解決。而規劃中的福州市地鐵軌道交通系統,也將為市民出行提供新的選擇,并進一步改善市民出行條件。同時軌道交通將會直達長樂機場,可解決多年來由于機場離市區太遠造成的不便。
蘇增添說,今后歡迎輿論及各界監督。他同時透露,福州市政府新建立的新聞發言人機制,今后將承擔起每月通報包括市政建設情況在內的各項重大新聞發布的任務,以便能讓市民能夠及時了解福州城市建設的最新進展。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 (記者 胡美東 魏添)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