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蜂堂工作人員對蜂膠進行第一道檢測。
央視曝光“樹膠”制成假蜂膠等蜂產品行業潛規則,市民對蜂膠產品消費信心廣泛受挫。
記者在長沙街頭調查,蜂膠價格、黃酮含量標注亂象紛呈。
到底有沒有辦法鑒別真假蜂膠,真正的蜂膠是怎樣制成的?面對四處橫行的假膠,蜂膠行業又該如何突圍?
【調查】
長沙暫未發現央視曝光“假膠”
12月1日,記者走訪長沙多家藥店和超市蜂蜜柜臺,受“樹膠”事件影響,大都長時間無人問津。
記者調查的蜂膠產品生產中,執行的都是“Q”字頭的企業標準。在一般超市和藥店,蜂膠價格為85元至138元不等,產地多為山東、浙江。而在專賣店,蜂膠產品大都在200元至400多元之間。
總黃酮是國家檢測蜂膠重要指標,國標為每100克蜂膠含黃酮1.5克。為吸引顧客,有銷售員稱其產品含黃酮達“6千至1萬”。但記者仔細一看,黃酮含量換算單位實為毫克。
記者調查中暫未發現央視曝光的假蜂膠。在開福區福城路一家藥店工作人員透露,她們以前進過央視曝光中的浙江“全金”蜂膠產品,但不好賣,現在不進那邊貨了。
【體驗】
查興奮劑用的也是這種設備
到底什么才是好的蜂膠、真蜂膠又是怎樣煉成的?12月2日,記者探訪國內蜂膠巨頭北京知蜂堂蜂膠制作全過程。
12月2日,北京氣溫已近零攝氏度,在昌平區知蜂堂儲存庫里,常年儲存著160噸天然蜂膠原料,占全國原膠產量一半以上。
“我們是用查運動員興奮劑、三聚氰胺的技術來鑒別假蜂膠。”知蜂堂產品研發和質量控制室負責人黃冀東介紹。
記者換過兩套工作服、經過多重消毒程序進入產品研發和質量控制室。里面有價值數百萬元的兩臺設備,一臺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用于檢測蜂膠中鉛、汞等重金屬以及微量元素檢測。另一臺是高效液相色譜儀,能同時分離測定9種黃酮成分,假蜂膠一測就“露餡”。
“這是目前鑒別蜂膠真假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查運動員興奮劑用的就是這種機器,只是型號不一樣。”黃冀東說,可惜這種檢測方法目前未上升到蜂膠國家檢測標準。
對話
“規范市場才是行業出路”
記者:您以前知道用“樹膠”造假嗎?作為蜂膠龍頭企業之一,知蜂堂是如何應對的呢?
知蜂堂董事長李育強(以下簡稱李):其實早在2004年,我們就發現這一現象,還發現過在蜂膠中添加麥芽糖、真膠假膠混在一起提純等現象。面對橫行的“假膠”,我們不斷發聲“打假”,但收效甚微。我們只能選擇堅守自己的良心,確保自己生產的每一粒蜂膠都經得起考驗,等待市場規范的那一天。
記者:您認為蜂膠造假潛規則為何存在10年之久?
李:蜂膠這個行業太小,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加上“國家檢測標準”已慢慢過時,造成蜂產品生產混亂。例如,國家標準檢測的重點是蜂膠總黃酮含量。但是,黃酮含量很容易造假,加入蘆丁等一些物質就可隨意控制黃酮含量,所以并不是黃酮含量越高越好。
記者:外界普遍認為,在蜂膠中添加蘆丁,如同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讓蜂膠這個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你怎么看待這一事件?
李:雖然蘆丁的危害不同于三聚氰胺,但它同樣讓蜂膠遭遇消費者信任危機。但危機與機遇是并存的。這次央視曝光“樹膠”,是整個蜂膠行業涅槃的機會。那些造假、不規范的企業將被市場淘汰,重質量和品牌的蜂膠企業將贏得消費者和市場。
記者:您認為該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這樣的造假現象,讓整個蜂膠行業得到消費者信心?
李:首先,要靠企業的自律。企業的長期發展必須靠產品質量取勝。
另外,有關部門需修改和提高蜂膠檢測標準,增加蜂膠企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制定統一的蜂膠行業標準。以制度規范市場、保障質量,才是蜂膠企業乃至整個蜂膠行業重拾消費者信心的出路。
來源:三湘都市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