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官員總是會讓人想到很多的外交辭令和洋派的表達。然而外交部長楊潔篪日前在接受中央媒體集體采訪時,用大白話精辟的闡述了我國外交的精神。
在談到中國的公共外交和軟實力建設時,楊潔篪表示最核心的是讓事實說話。
“我們把中國的事實告訴各國政府和人民,讓人們能夠形成一個客觀的中國觀,也讓本國人民更多得了解外交工作的重要性,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公眾支持,”楊潔篪這樣闡述中國的公共外交。
“老實人不吃虧。無論是在人與人相處當中,還是在國際事務當中,中國是一個非常坦誠的國家,”楊潔篪如是說。
今年來,隨著中國的發展日益為世界關注,中國的國民也以前所未有的熱情來參加中國的外交政策的討論以及外交事業。公共外交,作為有別于傳統外交的一種方式,它是由政府主導,社會各界普遍參與,利用交流傳播等手段向國外公眾介紹本國國情和政策理念,向國內公眾介紹本國外交方針政策和具體舉措。其目的是為了能夠使本國外交方針政策得到國內外公眾更多理解、認同和支持。隨著中國發展地位的提高,世界越來越關注中國,中國國民也非常關注中國的外交,所以加強公共外交成為一種必須。
而外交部在公共外交方面的成績也在楊潔篪部長的任下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外交部于2009年專門將其公共外交處升格為公共外交辦公室。而公共外交的努力在奧運會,世博會,外交部開放日等諸多安排中都有著深刻的體現。外交部最近還開設了藍廳論壇,為各方面專家和各國專家學者提供講壇,就一些重大國際地區問題,或者雙邊關系發展交換意見。
楊潔篪坦誠表示,中國在公共外交上有自己的優勢,也有不足。
不足的地方之一包括語言溝通上還存在鴻溝。楊潔篪希望國家有更多年輕人能夠學好英語和其他各種需要的語言,有利于進行溝通。
另外,中國面臨的國際形勢非常復雜,有時候中國要傳達一個信息,未必能夠有效到達外國一些公眾的腦中、耳中,這也是事實,這也是不言而喻的。
現在在國際上,西方輿論還是在相當程度上起著主導作用,有些媒體能夠客觀反映事實,有些媒體并不能夠客觀反映事實。而外交部要做好的,就是盡可能把中國的實情告訴世界,把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互利共贏開放戰略、把中國同世界各國人民團結合作共同發展的誠意告訴世界各國人民,避免他們被一些媒體誤導。
楊潔篪表示,中國很多老百姓現在到各地區旅游,參觀訪問,團組出去,廣義上來講,都是公共外交的一部分。
在談到中國的軟實力時,楊部長用身邊所見所聞的例子來證明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強烈的感染力。
他提到,現在在世界上各國都出現了學習中文熱。我的一些同事們,其他國家的外長,或者其他政府部門的負責人,都有不少人把自己的子女送到中國來學習中文,學習中國文化。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軟實力的建設是我們國家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自從2007年上任以來,楊潔篪部長治下的中國外交部可能是史無前例的忙碌,也史無前例的為世人關注。奧運會等舉國盛事,國家主要領導人的出訪,中國在國際重要事務上的斡旋,中國與主要國家的雙邊關系的跌宕起伏,無一例外的將外交部推向了聚光燈下。而外交部近年來在捍衛國家利益,拓展中國國際舞臺等方面的成績,也為國人所稱贊。而作為這樣一個需要協調方方面面的部門的統率,楊潔篪的工作量之繁重,也可想而知。
在談到個人工作時,楊潔篪很謙虛。表示只做了應該做的一些工作。
他是這樣描述自己的職責的:執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和正確指揮的國家的外交政策,而同時作為外交部長,也要當好黨中央、國務院的參謀,也要同外交部黨委一班人一起共同努力,帶好這個班子。
楊潔篪表示,外交部在國內有2000多干部,在國外也有2000多、近3000名工作人員。所以,再加上其他各個部門派出的,在國外有近6000名工作人員。
“怎么樣做好本職工作,同時關心大家的工作學習,使得大家在一個非常愉快的環境為國家的外交事業做出更大貢獻,是我每天都在考慮的事情。”
來源:中國日報(記者 吳姣)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