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困房并未解決居民的實際住房困難
解困房買賣之惑
在物業的這份名單中,一位叫王忠其的居民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其是少有的在不同樓號間都有住房的住戶。社區的居民也向記者反映,此人與招吉香合伙倒賣了近10套房。記者以買房的名義向王忠其了解情況。
王忠其告訴記者,丹山社區解困房對外銷售的已經賣得差不多了,她手上目前只有1套12號樓的六層,面積是126平米,售價為37萬。“解困房”肯定是大產權,過戶沒有問題。至于城市人擔心的治安問題,王忠其表示,“解困房所在的小區里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外地人,安全不是問題”。
記者又隨機找了幾位住戶了解情況。一位叫招作貞的居民告訴記者,她手上有一套70平米的房準備出手,因為是頂層的閣樓,所以價格僅18萬。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居民委員會登記辦理過戶。
8號樓一位叫劉孝龍的青島市民告訴記者,目前房辦不了過戶,他是從社區居民委員會那里做的登記,登記的不是村民的名字,而是自己的名字,并簽了合同。據他了解,這批房目前辦不了產權登記,以后如果能辦,社區居民委會方面代業主辦理的。
針對解困房的土地性質、產權和過戶問題,記者向青島市房地產登記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青島市市區內沒有解困房,其他區由各區自行管理。”
記者隨即向城陽區國土資源分局進行了解,該局地政地籍科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社區的土地性質還是村里的土地,只是換了一個叫法,解困房的土地屬于集體土地,集體土地不能轉讓。”
城陽區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局下屬的房地產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城陽區還沒有辦理過解困房的產權登記,社區里建的應叫村建住宅樓,不可以買賣,不可以過戶,有產權也是小產權,不允許過戶,必須是社區居委會過來統一登記。只要不是本社區居民都不可以買賣這類房產。”
一些社區居民告訴記者:“正是有村民委員會在背后撐腰,才讓陳展本、招吉清兩位社區居民聯手倒賣了近百套解困房。經他們介紹的購房人,每平米僅加價800-1000元不等,就輕易買到了本屬于社區居民的解困房。”
社區財務支出貓膩多
2004年后,社區內的居民就不再有耕地,那么居民的生活又是如何維持的?
3、4名年齡在60歲以上的居民為記者算了一筆賬。社區委員會每月會以“農村失地生活補助”的名義向全社區3700多人發放實物補助。按照招吉香在社區居民大會上的說法,每位村民的額度是每月50元,這個月可能發放的是大米,下月就可能發油,也有可能是雞蛋、掛面等。按照這個標準計算,每個月社區的福利支出確實在16萬左右。但事實上,每個月村民發放的補助中,比如5斤大米或者5斤掛面,其價值根本就不到50元。更有甚者,發放到居民手中的東西經常菜爛、蛋臭。
據居民的統計,居民委員每月的實際支出只有5萬元左右,每月就存在10萬元的漏洞,而“農村失地生活補助”已經發放了7年。“這還不算他們從集體采購中拿的回扣錢。”一位村民這么說到。
正是對于這些社區財務不公開的氣憤,一些村民紛紛要求反映到區里要求信息公開。據村民回憶,到目前為止,社區委員會的財務支出情況僅被公開了一次,2010年4月份公布的財務支出中,車輛維護費高達7.8萬元,而社區僅有兩部辦公車。
更讓人覺得費解的是,居民委員會曾莫名其妙發生過兩次火災,每次失火后,大量的賬目信息也隨著消失。
幾位村民代表向記者展示了一份居民委員會的內部支出賬目,據稱是從居民委員會中“偷”出來的。在一頁簽有“招吉香”名字的賬目表上,記錄著該月為居民購買面條的支出為503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