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將迎來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冬至到小寒、大寒期間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天文專家提醒說,此時節,公眾要注意防寒保暖,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戶外活動。
天文教育專家趙之珩介紹說,冬至時值陽歷12月22日前后,此時太陽黃經為270度,太陽的輻射量和日照時數達到最低點。《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一月(農歷)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
天文專家表示,冬至這一天對北半球來說,雖然太陽高度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少,但是由于地面過去長期積累的熱量還在繼續散失,使得近地面層氣溫不會降至最低值,所以這時并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過了冬至,雖然晝漸長,夜漸短,但是在短期內仍然是晝短夜長,地面每天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要少,氣溫沒有回升的動力,又由于地面積存的熱量的消耗,使得氣溫不斷下降,因此,冬至過后,我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據氣象資料統計,每年冬至前后都有強大的冷空氣和寒潮南下,造成驟然降溫,天文專家提醒政府及相關部門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的應急工作,公眾注意防寒保暖,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戶外活動,以防感冒等呼吸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如果外出,應注意頭部和腳部的保暖,以防發生凍瘡。
來源:新華網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