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廣東省體育局負責人圍繞“激情亞運 文化廣東”和“激情亞運 人文廣東”的主題在廣州市新聞中心舉辦了新聞發布會。
廣東省體育局王禹平副局長表示,從體育事業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體育產業的三大塊工作來看,廣東體育文化將要為推動廣東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大貢獻。而廣州亞運會也將推動一系列體育產業的發展。
廣東省的文化體育產業將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體育需求為出發點,大力推進文化產業與體育產業互動發展,提高城市品位的競爭活力,形成廣東省體育文化產業綜合市場體系,使之成為廣東省今后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群眾體育也蓬勃發展,全民健身事業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方發展的新格局,形成了廣東獨特的群眾體育文化特色。大力實施《全民健身條例》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發展職工體育、老年人體育、殘疾人體育事業以及體育健身休閑產業等各類人群眾體育,龍獅之鄉、龍舟之鄉、武術之鄉、風箏之鄉也遍及嶺南大地。而群眾體育經費的投入,比如體育彩票盈利的60%將用于體育事業的建設,余下的40%則用于競技體育以及場館維修和改造、紅十字會等。
廣東省體育局所承擔的亞運會各項籌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是省屬場館建設與維改工程基本完成。投資5.6億新建的游泳跳水館、網球中心、重競技綜合館和廣州體院體育館等4個場館已全面完成;投入4.6億的省屬12個場館維修改造工程也基本完工。現正完成其善后工作,力爭8月底全部完成驗收和移交工作。二是全力以赴抓好勝數場館團隊運行工作。三是參與決策和技術指導工作卓有成效。四是火炬傳遞工作有效推進。五是全省迎亞運工作有聲有色。在全省組織開展了體育大會、體育節、萬村籃球賽以及全民健身日等大型群眾體育活動,掀起了全民迎亞運的新高潮。六是抓好亞運備戰和參賽各項工作等。
廣東省體育記者協會副主席吳鈺成表示稱,廣東省將繼續挖掘整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優秀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要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予以保護。這樣才能顯示廣東當地的文化傳統和獨特民族文化,同時對傳統文化更好的繼承。
來源:中國日報廣東記者站 黃文丹 報道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