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戴帽”更是“里子工程”
濱江路寺前小區緊靠珠江,聶姨的房子在一樓。為了迎接亞運,去年年底,她所居住的寺前小區被粉飾一新。
“我的小食品店也被‘穿衣戴帽’了。”坐在自家門口,感受到滿街滿院越來越濃的亞運氣氛,聶姨心情格外愉快。她用手一指,一排排沿江小樓粉飾成了紅頂白墻。如果不是她介紹,根本看不出這些樓的年齡已經超過了40歲。
聶姨所說的“穿衣戴帽”工程,是“廣州市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市長萬慶良表示,迎亞運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既是以嶄新的城市形象迎接亞運會的需要,是解決城市建設和管理問題的需要,也是優化城市環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需要,“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惠民工程。”
然而,這項惠民工程卻在一開始成為屢遭市民詬病的“擾民”工程。
“濱江道工程大面積鋪開時,媒體的‘狂轟濫炸’和居民的投訴猛然增多。”這令海珠區市政工程項目建設主任莫廉感到猝不及防。
居民的投訴五花八門,其中最尖銳的就是工程擾民、圍擋和腳手架讓居民沒有安全感、垃圾清運不及時等。有的居民抵觸情緒強烈:“這樣的面子工程,憑什么讓我們受罪?!”
工程在質疑聲中艱難進行,也令城建部門陷入沉思。“我們必須轉變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看看老百姓需要什么。”一名工程師說。
思路決定出路。建筑立面整飾不僅做了“面子”工程,也開始做“里子”工程。
此次房屋整飾不僅免費為市民住宅舊樓開展整治工程,外墻粉刷一新、坡屋頂隔熱美觀,不少樓宇還順勢完成雨污分流工程,更新污水管道,惠及面從主干道沿線擴展到內街的社區。
逐漸,工程推進速度快了起來。隨著一棟棟樓房被扮靚,主動愿意給樓房“穿衣戴帽”的居民多了起來。工程師接到的“投訴”電話也慢慢變了味道,“有的居民‘投訴’說,前面的樓那么漂亮,為什么不給我們‘穿衣戴帽’?還有的居民提出,你們把別的樓排污系統修好了,我們的樓也需要修理。否則,我們就投訴。”
“市政環境治理的目的是惠民,讓百姓參與進來,把他們的意見和需求融合到方案里。”莫廉說,市民得到了更多實惠,滿意度也越來越高。
汪洋說:“不要形象工程不等于不要形象。但這個好的形象,就是亞運會得有的面子,既要保證面子,更要注意里子,里子是什么?就是發展生產,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