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在廣州自行車輪滑中心的小輪車男子越野項目中,奪金“不二人選”香港選手王史提芬的表現(xiàn)讓賽場高潮迭起,最終毫無疑問地以嫻熟的車技“稱王稱霸”,捧得金牌歸。
無與倫比的技術(shù),混血兒的身份,陽光帥氣的外表,有點古怪的中文名字……王史提芬一出現(xiàn)在賽場上,就立馬成為媒體和觀眾關(guān)注的焦點。在資格賽和決賽中,王史提芬顯示出高超的技藝,不僅速度上遙遙領(lǐng)先把其他選手甩在后面,還經(jīng)常表演騰空飛躍兩個彎道的絕技,惹得現(xiàn)場陣陣驚呼。
贏得比賽的王史提芬一下場便與自己的女朋友緊緊相擁。“我做得很好,所以很開心。對我來說,這個賽道并不是很簡單,我只是不斷不斷向前騎,根本沒有去想名次的問題,”王史提芬說:“能安全騎到終點就是一種幸運。當(dāng)我騎完最后一圈時,幾乎就要精疲力竭了。我希望我能繼續(xù)贏下去,因為我討厭做失敗者的感覺。”
“我已經(jīng)贏了很多比賽了,例如亞洲杯,所以現(xiàn)在到繼續(xù)前進的時候了,我必須要為倫敦奧運會做準(zhǔn)備。”
日本選手阪本章史和三瓶將廣分別獲得銀牌和銅牌。
“沒超過王史提芬,對我來說還是很遺憾的。”阪本章史說。
此次是小輪車項目首次進入亞運會賽場。小輪車比賽驚險刺激,分為平地花式、街區(qū)障礙、U型臺和泥地競速等類型,選手需要在由一系列土丘所構(gòu)成的賽道上騰躍,并競速沖過終點。小輪車賽事對選手的力量、速度和技巧要求都很高,比賽中選手不斷展示凌空騰躍的絕活兒,使得比賽極具觀賞性,深受青少年的喜愛。
王史提芬出生在比利時德賽爾市,父親是香港人,母親是比利時人。他從小便活潑好動,4歲便開始接觸小輪車運動。12歲生日時,父親買了一輛二手小輪車作為他的生日禮物,而他正是騎著這輛車,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獎杯。目前,22歲的他已獲得3屆亞洲賽冠軍,2屆全國錦標(biāo)賽冠軍,以及東亞運動會、十運會及城運會冠軍等榮譽。
小輪車在我國一直算不上熱門體育項目,作為2008年奧運會新增項目,在2005年的十運會上被首度列入全運會項目,自行車小輪車項目在我國開展只有6、7年。幾年前,大部分國內(nèi)小輪車選手身體條件過硬,但都對小輪車專業(yè)技術(shù)知之甚少;而王史提芬從小在歐洲訓(xùn)練并參加比賽,基本代表了歐洲水平,因此可以在賽場上難逢敵手、一枝獨秀。
來源:新華網(wǎng)(記者 王雁霖 趙仁偉)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