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劍道外觀眾“中國隊,加油”的呼喊,一定有人會誤認為此間廣大體育館是韓國擊劍隊的主場——“韓流”席卷廣州亞運會擊劍賽場,摘下全部12枚金牌中的7枚,打破了多哈亞運會中國劍客唱“獨角戲”的格局。面對“中韓爭霸”,本次摘得4金的中國劍客不是高呼“狼來了”,而是清醒地認識到,“韓國隊已經開始在各方面超越我們”。
中韓爭霸“角色互換”不再“紙上談兵”
上屆多哈亞運會,中國隊摘得全部12枚金牌中的7枚,韓國隊有4枚入賬,日本隊僅獲得1枚。廣州再戰,中國隊僅獲得女子重劍個人、男子和女子佩劍團體和男花團體4枚金牌,日本隊有1金入賬,韓國隊獨攬7金。曾經“獨孤求敗”的中國劍客遭遇了“角色互換”,“中韓爭霸”不再只是簡單地“紙上談兵”,韓國隊欲加封霸主的圖謀“圖窮匕見”。
從古代劍術決斗中發展起來的擊劍運動,一直由法國、意大利、俄羅斯等歐洲劍客統治,但近年來亞洲勢力強勢崛起,中國和韓國作為亞洲最高水平的代表,開始劍指奧運賽場,仲滿更是在北京奧運會加冕男佩桂冠。然而,緊隨其后的韓國隊一直試圖爭取亞洲“一哥”的位置,在本屆亞運會的前兩個比賽日他們就包攬了4枚金牌,讓許多媒體驚呼“狼來了!難道這是專門給韓國隊準備的比賽”?
是虛假繁榮還是貨真價實?作為中國男子佩劍的領軍人物,仲滿對此有著清醒地認識,“韓國隊的技術實力和世界排名實際上已經超過了我們,只不過我們在亞運會對陣中勝多負少,占有一定的心理優勢”.帶領男子花劍在世錦賽團體賽折桂的中國隊教練王海濱也表示,韓國隊近年來進步很快,雙方的勝負只是一兩劍之間的問題。
中國劍客“內憂外患”急需找到“狀態”
中國劍客廣州論劍在多個優勢項目“失意”,尤其在“單挑”方面,仲滿和譚雪領銜的男、女佩劍個人賽都未能衛冕;黎國介在男子重劍個人賽中不敵韓國選手,未能拿下中國隊在這個項目上的三連冠;男子花劍一直是中國隊的“小金庫”,世錦賽個人賽銀牌得主雷聲意外“折戟”,僅摘得一枚銅牌。
面對韓國隊的“強攻”,中國劍客自身的問題更顯“憂患”。一方面是譚雪等老隊員經歷奧運周期遲遲找不到“狀態”,另一方面則是北京奧運會后唯一留任的功勛外教鮑威爾悄然離去。雖然隊員們都認為“老鮑走的最初幾個星期有些不適應,但現在已經沒有問題了”,但備戰倫敦奧運時間過半臨陣換帥,從隊員到教練組都面臨著考驗。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劉曉、陳曉冬等年輕隊員的表現,讓人們看到中國劍客的梯隊建設還是有成效的。
新生力量崛起有望引入“群雄逐鹿”
雖然中、韓霸占“劍壇”,但這并不妨礙哈薩克斯坦、中國香港等年輕選手“亮劍”,包括女佩銀牌得主歐倩瑩、男子花劍銀牌獲得者張小倫等選手,都曾挑落名劍,而他們在技術等各方面的進步也不容小覷;加上一直不停追趕的日本隊,他們已經成為亞洲劍壇的第三方力量。
更讓人期待的是,他們的成績來自于擊劍運動的普及,這些名劍大多是大學生等“民間高手”,希望他們可以改寫從“中韓爭霸”到“群雄逐鹿”的亞洲擊劍格局。
來源:新華網(記者 鄒大鵬 王昊飛)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