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亞運會將于11月27日落幕。要說再見的時候,令人難以忘懷的,或許是驚心動魄的巔峰對決,或許是領獎臺上風光無限的新秀大腕,或許是偶像奪冠時賽場里那山呼海嘯般的激情時刻。
的確,一朝成名天下知。亞運會的賽場,給了體育精英們展現自我、走向成功的舞臺。光燦燦的獎牌、媒體粉絲的追捧、超越對手的喜悅,正是對他們“十年寒窗”的回報。
但是,獎牌有限,冠軍寥寥,與絕大多數的參與者相比,能被“天下知”的還是鳳毛麟角。所以,不要忘了還有這么一些“無名選手”:他們“實力不濟”,但自信執著;他們“成績不佳”,但夢想不滅;他們無緣獎牌,但同樣快樂。
他們,同樣配得上送給冠軍的掌聲。
11月15日,舉重賽場。
冷冰冰的杠鈴,一次次的試舉,以往硝煙彌漫的賽場,在這一天突然有了一絲溫馨的味道。
來自孟加拉國的運動員穆罕默德·哈米德·伊斯蘭成績不是最好的,但無疑是最幸福的。
在比賽抓舉和挺舉比賽間隙,體育館中突然響起了生日歌。在吉祥物“五羊”的陪伴下,在全場觀眾祝福的歌聲中,伊斯蘭走上場地中央,度過了難忘的35歲生日。
比賽中,伊斯蘭雖然只獲得小組倒數第二,但據他的教練說,他已經超水平發揮。
也許,正是感受到了這樣的溫暖,伊斯蘭才有了超越自我的發揮。而這樣的溫情時刻,讓競技場不再冷酷,也讓體育有了多重內涵。
11月16日,羽毛球場。
為了參賽,一對馬爾代夫雙打選手往返兩地需要12個小時,但他們在亞運會上的亮相時間只有短短的12分鐘。
這對業余選手名叫沙希德·扎楊和穆罕穆德·沙里姆,在短暫的一瞬后,他們以懸殊比分敗給了印尼選手。
雖然弟子輸得很慘,不過,在教練艾哈邁德看來,幫助年輕人實現夢想比獲取獎牌更加重要。因為在馬爾代夫,有很多人熱愛羽毛球,愿意將其視為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
“我們不是以輸贏來衡量體育的價值。只要我們敢于走上場地去挑戰強者,這就是勝利。”
馬爾代夫人的執著信條告訴人們,只要敢于挑戰極限,你也可以成為體育場上的強者。
11月17日,武術賽場。
倒數第一名,18歲的烏茲別克斯坦姑娘奧莉加·卡爾瑪津娜以這樣的成績結束了第一次亞運之旅,但她的臉上依然是招牌式的甜美笑容。
這個項目滿分20分,在12位參賽選手中,只有她的總分沒上16分。
成績看似尷尬,但在這位快樂女孩的眼中,亞運之旅帶給她更多的是參與和收獲的喜悅。“我能從事太極拳這么美的運動,來到廣州這么美的城市,見到了這么多武術高手,當然很開心啊。”
這個率真姑娘的笑容提醒人們,體育,其實無非就是一種游戲,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從中享受快樂,也是體育的目的之一。
類似這樣的小眾故事,在亞運賽場幾乎比比皆是:還記得,在女子萬米決賽中,被甩了3圈、仍然孤獨地跑完全程的蒙古國選手奧特根巴雅爾,她的堅持讓人想起了阿赫瓦里,她也用行動再次闡釋了“參與比取勝更重要”的體育精神;
還記得,31歲的雅辛托·巴羅斯的那句“站在這里就是驕傲”的質樸話語,這個皮膚黝黑的漢子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的堅持只為了讓人看到東帝汶選手也可以站在亞運會的舉重賽場上;
還記得,在男子皮劃艇激流回旋比賽中,印度選手維克拉姆·辛格·班達里雖然不慎翻船落水,但他在上岸后又立刻回到決賽的起點,并果斷劃槳、沖向回旋跌宕的激流中。
……
與爭金奪銀的高手相比,這些“無牌選手”雖然鮮為人知,但卻同樣有著挑戰極限的魄力。而且,他們能更為釋然地享受體育的快樂和內涵。因此,他們是幸福的,他們同樣是強者,他們也帶給了廣州亞運會別樣的風景。
來源:新華網(記者 岳東興 毛一竹 詹奕嘉)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