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一次嚴重的肩傷,差點葬送了一位“武術奇才”的運動生涯。恰逢恩師教誨,使他重拾信心、披荊斬棘,贏得無數榮譽和鮮花。因為感恩,所以勇往直前,他就是第16屆亞運會武術項目男子散手65公斤級冠軍張軍勇。
“當年,如果沒有于長付老師的一番鼓勵與教誨,我也許就退役了,根本不會有什么成績,更談不上為國爭光了。”張軍勇激動地說,這么多年,他一直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每年節假日都回老家看望恩師,在賽場上,他時刻不忘用成績報答恩師的知遇之恩。在取得本屆亞運會散手冠軍后,他也是第一時間回到家鄉與恩師一同分享勝利的喜悅。
1985年出生的張軍勇,穩重而富有朝氣,言語間透露著豪邁。他自小就喜愛武術,12歲那年,被父母送到渦陽武校習武,在那里他完成了小學和初中課程。
“他很有靈性,話雖然不多,但特能吃苦,骨子里有一股天生不服輸的傲骨。”張軍勇的領隊、亳州市體育局競技體育科科長李保明說,練武的人不僅要有體力,而且要有智慧,只有智慧和體力的融合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2001年,因參加比賽表現突出,張軍勇被選入安徽省體工隊練習散手。由此,他與散手結下了不解之緣,開始嶄露頭角。期間,曾獲得過全國比賽的第四名,但運動狀態一直起伏不定。
天有不測風云,2005年,在一次散手比賽中,他的肩部嚴重受傷,不得已“退役”,然后來到蒙城縣立倉鎮興華武術學校求職。在學校任教期間,校長兼教練于長付發現張軍勇具有散手的優秀稟賦,于是鼓勵他一定要堅持訓練下去,為國爭光。
“于老師對我像父親一樣關愛!”張軍勇告訴記者,于老師的鼓勵令他觸動很深,準備放棄比賽的心又收回來了。他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拼出個未來!在武校期間,他既當教練,又當學員,并和學員們一起練習散手。一年后,他重返省體工隊。
“10年前,伊朗、俄羅斯等國家散手水平很高,而現在菲律賓、伊朗、泰國、越南、韓國的散手水平也在崛起。我們屬于靈巧型選手,面對國外力量型對手,俗話說‘一力降十會’,這樣我們很吃虧。”張軍勇分析道。
重返散手賽場后,張軍勇潛心研究對手和技術套路,熟練運用各種拳法、腿法、摔法,利用有利時機適時反擊,并將自身能量釋放的淋漓盡致。2007年以來,他先后多次在國內外散手比賽中收金獲銀,至今已獲得5次全國冠軍,并在首屆亞洲武道運動會中“稱王”。
遺憾錯過上屆亞運會的張軍勇,備戰第16屆亞運會可是鉚足了勁。但亞運會賽制使他打起來并不輕松,在國內習慣了打一場稱一次體重的他,第一次遇到體重一場通過的賽制。而像他這種靈巧型的隊員,只吃不長,以至于每次比賽,他都要面對比自己大一號的隊員。
“對我來說,最難打的就是對泰國選手的比賽,因為泰拳出手較重,只有以靈巧的技戰術,才能找到克敵之策,還好最后拿下來了。”張軍勇說,之后的幾場比賽,他打的順水順風。
決賽當天,為避免外人打擾,張軍勇早早就關機了。“我知道有很多人關心、支持我,想給我打氣,但運動員需要足夠的休息和安靜。”他說,拿下冠軍開機后,有200多個未接電話和短信,其中,還有來自家鄉亳州市體校、蒙城武校師生和渦陽縣體委的老師們。
賽場上叱咤風云,賽場外張軍勇也不忘在學業上充電。業余時間,他又在安徽師范大學學習行政管理專業。張軍勇說:“這么多年,所有關愛我的人,給了我強大的精神動力。因為感恩,所以我將不懈努力,力爭不負眾望。”
來源:新華網(記者 王圣志 姜剛)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