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兩會日益臨近,各民主黨派亦掀起了為兩會參政議政,獻言獻策的熱潮。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致公黨、民進、民盟、民革等各民主黨派兩會提案及發言收集工作已經進入尾聲,提案將于本周匯總至全國政協。
據本報記者了解,在各民主黨派目前匯總的“兩會”提案中,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教改、醫改、房價、房地產調控、就業及與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密切相關的區域經濟振興、新興產業、三農工作等議題成為焦點。
隨著2009年多項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出臺,區域發展議題在2010年的兩會中將繼續發酵。而長三角、珠三角、海西區、重慶與成渝經濟區、安徽及皖江城市帶成為提案關注熱點。致公黨提案建議,將安徽加入長三角經濟發展區。
獻計區域發展
致公黨報送全國政協的29項提案以及18條發言中,區域經濟的發展占了很大篇幅,具體議題包括《關于進一步推進安徽參與長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的提案》、《調結構、抓轉移,促進長三角區域合作新發展》、《關于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現代化海洋產業基地的提案》等。
全國人大常委、華僑委副主任委員、致公黨中央副主席楊邦杰對本報記者表示,在2009年國家提出多項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后,以國家戰略支持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繼而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效果良好。在2010年的兩會中,致公黨的重點,將聚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
目前,《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綱要》已經上報國務院,將于2010年內出臺,而皖江城市規劃帶也提上議事日程。在致公黨報送的提案中,將借力這些規劃,大力推動安徽加入長三角區域發展。
為了凸顯對區域經濟的重視,致公黨的首條大會發言即為《調結構、抓轉移,促進長三角區域合作新發展》
發言提出,雖然長三角地區目前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高、綜合實力強、城鎮體系較為完備的區域,但致公黨中央去年在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地的調研中,提案組發現,長三角地區仍然面臨著區域產業同構和無序競爭、區域市場一體化遠未實現、公共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難以實現以及環境保護與產業轉移的壓力不斷增大等發展難題。
因此,致公黨建言,創新發展思路,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區域協同發展將是長三角迎來新一輪發展的關鍵。
為此,致公黨為長三角的發展開出“藥方”: 根據長三角地區的特點,抓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契機,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同時,依靠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的功能輻射作用,推進現代服務業的建設。在發展的同時,注重環境保護,建立區域環境保護協調機制。
安徽加入長三角
致公黨的調研結果顯示,安徽的加入,對長三角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關于進一步推進安徽參與長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的提案》中,致公黨建言,要充分發揮安徽省生產成本低、商務成本低和研發成本低的優勢,建設和完善政府高效能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平臺,實現長三角一體化。
提案建議,結合“皖江城市帶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示范區”、“合肥—蕪湖—蚌埠自主創新綜合改革試驗區”、“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安徽省試點”,從目前的沿江和沿河流域帶狀區域,擴大到整個江淮區域,并分別建立“江淮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和“江淮自主創新綜合改革試驗區”。
同時,將該示范區和試驗區發展成為與地區資源相關聯的、由創新主體及其服務機構集聚而成的區域空間網絡系統,將產業承接和自主創新覆蓋到安徽全省。通過國家財政,政策傾斜的方式,幫助安徽盡快參與長三角,盡早實現區域對接。
聚焦“后金融危機”
除了區域發展之外,在各民主黨派目前匯總的“兩會”提案中,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教改、醫改、房價與房地產調控、就業、發展戰略新興產業以及三農工作等議題也是焦點。
據本報記者了解,在眾多民主黨派匯總的提案中,科技創新,新型戰略性產業等新提法成為新的主流關鍵詞。
致公黨在《關于在后金融危機時期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的提案》中建言,縱觀后金融危機時期世界經濟發展態勢,以及我國大量遭受反傾銷、反補貼、技術貿易壁壘、關稅壁壘等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現實,外貿企業圍繞著高附加價值、低資源消耗、高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的“產品和技術創新需求”被進一步激發。
而科技興貿戰略的核心是大力促進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和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商品的質量、檔次和附加值,增強國際競爭力。
對于2010年兩會的提案情況,楊邦杰信心滿滿,他表示,自2009年兩會中致公黨提出關于土地整治的提案之后,2009年3月,由楊邦杰副主席帶隊,致公中央調研組赴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就推進土地整治、促進興地富民問題開展調研。
而在調研后提出的《關于推進土地整治、促進興邊富民重大戰略的建議》得到了國務院領導同志的親筆批示,國土資源部高度重視,對項目進行了認真研究和論證。
目前,云南“興地睦邊”農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已經立項,計劃用5年的時間,建設300多萬畝高穩產田,新增耕地20多萬畝,總投資92.49億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