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
2010年,中國國防預算的增幅顯示為十年來最小的一次,中國當局將繼續把工作中心放在經濟增長上,以及如何走出經濟危機,同時繼續強調其軍隊僅是防御性質。
在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前夕,全國“人大“發言人李肇星周四對新聞界表示,中國的國防預算已確定為5321億元(約合57億歐元),比2009年實際開支增加7.5%。
這個數字令許多專家驚訝,他們曾預測,今年的增幅將再次達到兩位數。
“我認為這是1989年以來首次出現(軍費的)增幅不到兩位數的情況,”美國前駐中國武官丹尼斯·布拉斯科(Dennis Blasko)評論說。
事實上,根據媒體先前報道,自1999年以來,中國國防預算的漲幅僅有一次在10%左右。
加利福尼亞大學中國軍事問題專家Tai Ming Cheung注意到了這是自90年代初以來“首次顯著放緩”(……),為平均漲幅的一半”。
“但所傳遞的具有象征意義的信息是,在經濟困難時期,軍隊也應勒緊腰帶,”他補充道。
“這是一個與經濟形勢相吻合的預算,國防預算一直依賴于經濟狀況,或者說(經濟)增長仍然是政府關切的問題,”一位在北京的西方專家如是說。
像往年一樣,李肇星重申,支出絕大部分用于改善軍人的生活條件和提高解放軍的現代化水平。解放軍是世界上最大的軍隊,擁有正式編制230萬人。
他還再次強調說,相對于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這些費用仍然是“合理的”:近年來約占GDP的1.4%。而美國占到4%,法國和英國都為2%。
然而,這并沒有妨礙中國軍隊的預算自1999年以來翻了四番,這也正是一些西方國家最擔心的問題。
特別是美國,過去經常批評中國的軍事預算缺乏透明度以及中國的軍事野心對地區安全造成潛在的威脅。
據專家推測,一些軍事費開支可能不在此預算內。他們指的是中國從國外購買武器,以及去年中國海軍數百年來首次執行的不遠萬里打擊索馬里海盜的任務。
“中國致力于和平,其軍隊的唯一目的就是保護其主權和領土完整,”李肇星重申。
Tai Ming Cheung認為,所公布的這一軍費(水平)也可能是中國大陸伸向臺灣的一枚“橄欖枝”,因為臺海關系最近有所改善,大陸希望最終能實現臺灣回歸,盡管在今年一月份,北京對美國宣布的對臺大量軍售(64億美元)十分惱怒。
“在實際操作上,這并不會真正影響到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但它在政治上是有益的,”他說。
然而,這位西方專家指出,“預算并未達到軍界所希望的為繼續實現現代化必須的水平”。他估計,中國不同軍種之間(在軍費的使用上)將會出現一些兩難的選擇。
來源:中國日報網 編輯:段若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