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楊外長提到的峰會外交和世博外交,這兩點您有什么看法?
曲星:這確實是今年外交的一個亮點。楊外長在前面還有一句話“繼續推動全方位的外交”。他在招待會上也談到了比如非洲、拉美、阿拉伯都涉及到,是一個全方位的。全方位的外交實際上每年都在進行,世博會不是每年都辦的,峰會也不是每年都那么多。所以,今年外交的兩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峰會和世博。
峰會關鍵是在去年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到年底開始出現一些復蘇的跡象。在這樣的情況下,G20峰會究竟是在原來已經定下來的方向軌道上繼續往前進,還是發達國家會往后退?已經承諾的改革要不要繼續?治標還要治本,現在基本上把標控制住了,本、根本性的東西還沒有成型。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峰會上中國闡述什么樣的原則,堅持什么樣的立場非常重要。楊外長在這方面著墨還是比較多的,這是中國的關切點。實際上這是一個關于國際經濟治理、全球治理的機制改革要不要進一步進行下去,經濟復蘇政策是否還要繼續推進下去,各國在撤的時候怎么撤的問題。因為靠公共投入來支撐總還是有問題的,要激發經濟自身的活力、市場的活力。但是要撤什么時候撤,怎么撤,大家要不要協調,對下一步經濟走勢非常重要。中國是堅決反對保護主義的。在峰會外交上,中國要做的非常多。氣候峰會去年開了以后,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共識,但是在很多核心的分歧問題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還是有很大差別,需要進一步來彌合,進一步來溝通加深認識。
除了慣常的峰會,比如中日韓,中國跟東盟的10+1、10+3,上海合作組織,還有亞太經合領導人的非正式會議,除了這些之外,今年還有G20和金磚四國的峰會,去年開了第一次,今年要開第二次,還有氣候的峰會。所以,今年峰會外交是比較重要的。
關于世博外交,世博有一百年的歷史,在中國召開還是第一次,確實是一個很不尋常的事件。剛才講到近一百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要來參加,參加的國際組織國家和地區將近240多個。還有每個國家要舉行一個國家館日,國家館日元首就要來,咱們的領導人就得去接待等等。這里邊涉及到一個是首腦外交,因為元首來了,咱們元首要見。相關帶出來的可能就有雙邊的合作問題,同時可能涉及到有些關于主要國家或者是主要沖突當事方,還會涉及到對其熱點問題交換意見,所以首腦外交是非常重要的特色。
還有經濟外交,上海世博會是一個大舞臺、大平臺,我們講世博搭臺、經濟唱戲,說到底要推動這個國家間的合作。本來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很多國家都展現了他在城市管理過程中新的技術、新的理念、新的科技發展等等,這里邊本身就蘊含著很多商機。所以,經濟外交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利用這個平臺,把經濟合作推進一步。
再一個是公共外交。因為這是世界了解中國的一個非常好的平臺,是一個窗口,那么多外國人來,全世界的媒體都關注這兒,幾百萬外國人來看,各個國家的元首也來,元首、政府首腦一來,各個國家的電視臺、記者就跟著來,世博會像一個放大鏡一樣,把中國的方方面面都放到了國際媒體的關注鏡頭下邊。所以,怎么樣利用這個傳遞中國人的信息,中國人向世界傳遞什么樣的信息,中國人怎么面對世界,中國人怎么處理自己的困難等等,都會被提上日程。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問題、自己的困難,怎么樣如實、坦誠的把這些告訴世界,把中國人的信心和中國人的能力讓世界知道,對于營造一個客觀友善的輿論環境十分重要,使中國的形象產生親和力,使中國在道義上產生感召力,這個大有文章可做。
另外,世博會還涉及到地方外事,各個省市自治區都在那兒有自己的館和展臺,希望利用這個大舞臺,把本地優勢特點告訴世界,推進自己所在的這個地區跟世界相關地區的合作、交流等等。所以,世博外交確實需要大量的協調。188個館日,33個國際組織要組織相關的宣傳日活動,而且每個國家的領導人來了,除了見中國領導人,還要參觀中國,想看看中國其它一些省市,考察一些項目,這里需要大量的協調、溝通工作。這對我們的外交是一個很大的機遇,同時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所以,楊外長把世博外交作為今年外交一個重點還是有它的道理。
來源:中國日報網 編輯:張春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