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工資被增長”“工資增長低于經濟增長”“提高職工工資性收入”……成為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話題。在兩會現場,如何讓職工工資“漲”在實處,代表委員紛紛支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怎么提高企業職工收入?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能靠政府下令,而是要靠談判機制。
“提高職工工資,依靠勞動者個人‘單打獨斗’與用人單位協商工資是不現實的。引入工資集體協商制度,體現了民主理念和以人為本。工會可以發揮監督職能,在薪酬形成機制方面加大對勞動者的權益保護。”全國人大代表王潤剛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張俊九建議,加快制定工資方面的法律法規,為建立和實施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工資激勵機制、工資保障機制提供法律依據。通過建立工資集體協商機制,決定職工的工資分配形式、工資水平、工資增長幅度。
全國政協委員蘇立清建議,工資集體協商中,要提出工資指數化要求,即按照CPI指數調整貨幣工資,保證廣大職工實際收入和基本生活不下降。
“當然,由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是雙向選擇,工資最終是依靠市場調節。提高職工的收入水平,還是必須通過不斷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王潤剛代表告訴記者。
“政府和勞動部門要加強執法監管的力度,以確保勞動者勞動報酬權等各項權益不受侵犯,只有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勞動報酬的比重才能得到提高。”張俊九委員說。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王敏 齊中熙 王希 雷敏 李鵬翔) 編輯: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