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近年來,“國學熱”正在社會上持續升溫,“讀經教育”也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推崇。昨日,記者從河南代表團了解到,胡葆森代表向大會提交關于把國學納入義務教育階段的建議,希望能讓更多的中國學生了解國學。
胡葆森告訴記者,相對于以知識及技能傳授為核心內容的現代教育體系,中國傳統的教育是以人格的修習為貫徹始終的精神。“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國學教育滲透的正心修身明理之理念及內容將有效彌補現代教育體制素質和道德教育缺失的缺陷,從而以知識的傳授、智慧及潛能的開啟、性情的陶冶、善德的啟發,人生觀的建構、責任的擔當等多維層面一起構成一個嶄新而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全面提升國民的人文素質,提升國家在國際競爭中的文化軟實力。
“對國學的教育應‘蒙以養正’,民族文化傳承的根基和希望在于兒童。”胡葆森告訴記者,在他之前對國學教育的調查中發現,目前已有不少民間教育機構,包括不少教育工作者開風氣之先,在學校教育中進行國學傳承的有益嘗試,在兒童潛能開發、人格培養、道德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暗牵舶l現現在國學教育與國民教育體制脫離,導致國學教育只能以民間特色教育的形式而存在,本具最廣泛教育基礎的國學教育衍生為商業性、功利性的教育行為?!?/p>
“讓國學教育進入中小學課堂”
胡葆森建議應把國學教育納入國民義務教育體制之內,通過立法,將國學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制,進入中小學課堂,落實于學校教學大綱和課程內容之中。教育部門也要設立專項課題和項目組,結合民間教育機構的實踐經驗,設定時間進程,開展傳統文化導讀教材的編定、師資的培育、課程體系規劃等有關國學教學工作。并在全國的實驗學校或實驗區域開展國學教育課程實驗、教學方法科研實驗、教學評價試行實驗等工作?!皣鴮W教育以傳統文化導讀為體系,以對原典的誦讀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大學》《中庸》《論語》、《老子》《莊子》《孟子》《詩經》《易經》《黃帝內經》《三禮》等基本經典為框架,在兒童階段,可以簡單的背誦和理解?!?胡葆森說。
來源:鄭州晚報 編輯:諶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