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家行為
一貧困縣一年地稅收入1800萬元,地稅部門就花掉1750萬
黃少良認定:隨著經濟的復雜與多元,兩稅分制的矛盾、問題也越顯突出。
僅從歷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可以看到中央財政的增長速度均高于GDP增長,中國已經是國際公認的稅收收入增長最快的國家,但同時也是全球稅收成本最高的國家。究其原因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國稅地稅分制使運營成本不斷加大。
更為尷尬的事實是:國家審計署2009年7月17日發布了對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07年至2008年國稅稅收征管結果,認為當前我國稅收征管和稅收政策存在嚴重問題,加強稅務改革和稅收征管十分迫切,特別是稅源失控問題尤其突出。
在黃少良的調研中就發現:兩家稅務機構相互攀比,都在建造辦公大樓、征收大廳、增添辦公設備、改善征收條件、提高員工福利。有一貧困縣一年地稅收入1800萬元,地稅部門自己就花掉1750萬,稅收成了名副其實的養人稅收。
黃少良毫不客氣地評價:“稅務機構分設以來,稅務征收成本與稅務機關運行成本比機構分設前提高了一倍多,中國成為國際社會稅務成本最高的國家。加之我國稅務系統的考核制度歷來是只計算收入而從不考核稅收成本,這種世界罕見的跛足稅務管理法,實際上就從制度上縱容了稅收成本急劇攀升的敗家行為。”
各有弊端
為保住各自的穩定“稅源”不被搶走,幫企業規避監管、延期征稅
已經公開報道的若干事例,似乎可以佐證黃少良的評價并非意氣用事:河北國稅局原局長李真受賄814萬被判死刑;江西國稅局原局長滕國榮受賄被判7年;陜西安康市國稅局原局長李玉貴貪污受賄被判12年……
上述案例雖然原因繁多,但設在地方的國稅部門,地方無權管,中央有權管卻又鞭長莫及;以及審計管轄權的劃分,造成地方各級審計機關不能對各級國稅系統實行有效監督的弊端也得以顯現。
還是來自于國家審計署在2009年7月17日發布的公告顯示:通過對11個省214戶申請緩繳稅款企業進行抽查審計發現,國稅部門違規將其中71戶企業的130.92億元稅款延期征收,占企業當期應繳稅款的54%。
不但國稅系統管理存在失效現狀,地稅系統也未能獨享清閑:由于地方黨政對其進行直接領導,行政權力介入直接影響稅收執法的公平公正。黃少良結合自己的事業發展說:“政府權力介入,多以指令性計劃、掛牌保護等形式出現;其二是政府官員權力的介入,多以官員個人的名義明示或暗示;其三是系統內部管理人員權力的介入,多以直接或間接的形式發揮作用,地方政府違規干預,構成實現依法治稅所面臨的最大障礙。”
在黃少良下榻的賓館大堂,有其他委員看到黃少良與記者討論兩稅合并的事情,立刻參與進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委員告訴記者:“我就遇到國稅、地稅兩家機關為了留住我,紛紛向我許諾給予各種優惠。國稅、地稅部門為完成自己的任務額,為保住各自的穩定‘稅源’不被對方搶走,不惜犧牲國家利益為代價:一方面它們利用稅收政策存在的‘漏洞’,幫企業偷稅逃稅、規避監管出謀劃策;另一方面它們直截了當地采取延期征稅或實施定額征稅手段讓利給企業。”
這名不愿署名的委員說:“由于政策規定,新辦企業的所得稅由國稅機構征收,其他企業由地稅機構征收。在我的集團中,僅所得稅一個稅種,就要既向國稅機構交稅,又向地稅機構交稅,既浪費時間,又管理混亂。當我要擴張企業的時候,地稅機構要求我們不以新公司的面目出現,而國稅機構要求企業重新注冊,以將稅源轉到自己的名下。這讓我很頭疼。”
任重道遠
“兩稅合并”存在阻力,但再患得患失,就會因現有稅收優惠政策影響中國整體發展
其實兩稅合并卻并非一蹴而就。
必須承認的是:分稅制是符合市場經濟原則和公共財政理論要求的,這是市場經濟國家運用財政手段對經濟實行宏觀調控較為成功的做法;其實質上就是為了有效地處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事權和財權關系。
“兩稅合并”的阻力也顯而易見:一是來自利益集團的阻力,這或許是影響稅務機構改革最重要的一環。譬如,國稅地稅合并后,人員的分流與安置問題(特別是官員崗位與級別的調整);二中央與地方的利益博弈問題,都不容易解決。
盡管支持“兩稅合并”,但中央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劉桓也指出其存在一定風險:“首先,如果對中國的政策不能充分理解的話,一部分準備進入中國的外資會持觀望態度。但是真正高端的企業不會如此,他們更看重的是投資環境,這一點上中國更具吸引力,外資觀望也不會是長期的。”
“其次,‘兩稅合并’后,由于企業整體稅負會降低,政府稅收可能會暫時減少,增長趨勢會暫時放緩,粗略計算,大約一年減少幾百億元。如果財政支出運籌得當的話,對我國整體財政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不過,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顧海兵指出,在兩稅合并問題上,相關方面沒必要再患得患失,時機早就成熟了,不會有任何影響,越晚成本越高,越早越有利于中國在世界上樹立法治國家的形象。我國現有的稅收優惠政策有著明顯的區域導向特點,也就是由沿海到內地,稅收優惠程度由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開放區———其他地區依次遞減,其政策效應是誘導資源向東南沿海和經濟特區及開發區流動。“這已經影響了中國的整體發展。”
對于兩稅合并,黃少良結合20余位專家的意見,給出了自己的方案:建立從中央到地方到底的垂直管理機制;國稅、地稅應是合并后“稅務局”內部業務的分工;一塊牌子,一套機構,一種管理體制,執行一個政策法令;建立、健全稅務有效監督機制;合并后的稅務部門增設專門機構,加強對偷漏稅和稅企、官企勾結違法違紀的打擊力度……
意愿與方案已經給出,未來稅改方向將去向何處?每個人都在等待。
來源:華商晨報 編輯:諶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