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人民網北京3月12日電 今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主題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集體采訪。教育部副部長郝平、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孫霄兵、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韓進、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袁振國出席并回答問題。
有記者問到,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最近有一種觀點,他說高校入學率達到40%會惡化高校擴張,教育部對這種觀點如何評價?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韓進對此表示,我們也注意到媒體中反映這個問題,我認為這是兩件事。一件事是,到2020年中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將達到40%,這個目標是不是高?另外一件事是,我們達到了40%的毛入學率以后,中國的高等教育會不會出現一個大發展的態勢?我報告一個數據,大概2005年的時候,世界中等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在46%,當然也有不同的統計,但是大體上是這么一個數據。我國2008年公布的是23%,2009年預計達到24%多一點。所以,我們現在提出的40%不是一個很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毛入學率的定義是高等教育的在學學生做分子,18—22歲的人口數做分母,這不是一個很高的數據。90年代的中期,從國際上橫向比來看,中歐一些國家大概是這個水平。現在我國提出要建設人力資源強國,要建設創新型國家,要建設人才強國,作為一個標志性的指標,高等教育的發展還是應該保持一定速度的。
韓進說,因為這個數據是我剛才介紹的定義,因此這個數據的提高與下降,不僅僅和高等教育的規模增長有關,同時和我國在這一個階段高等教育的人口數據有關。我國的人口數據恰恰是在這一個階段,高等教育的學齡人口,也就是從18—22歲的人口是一個急劇的下降區,是一個“單調減”的圖形。我國的18—22歲的人口從一億兩千五百萬,到2020年要下降到八千七百萬,下降的幅度非常大。分母下降對數據增長的貢獻更大,即使我國的高等教育規模保持不動,由于人口的變化,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會增長10個百分點。現在從23%增長到40%,增長了17個百分點,有10個百分點是人口的貢獻,有7個百分點是高等教育規模在十年期間增長的貢獻。
韓進認為,這十年期間增長的貢獻是一個什么概念呢?換一句大家能夠理解的話,每年高等教育的招生增長速度用1.5%—1.6%就可以做到這條。應該說,1.5%—1.6%是一個非常低的增長速度,所以,它肯定不是一個高等教育快速擴張期,應該是一個平穩的增長期。因為這一條,我們才說這個階段我們有這個條件把高等教育的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而不是規模上。所以,光看數據本身,由于它和人口的關系,它并不是那么直接。
來源:人民網 編輯:諶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