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名下有700多個集體戶口
單位寄掛戶口現象嚴重,也是試點中發現的問題。
據了解,這些戶口多為集體戶口,但隨著工作變更、人員流動等,很多人早就不在該單位了。同時,單位管戶口的人也經常輪換,也不掌握這些走的人的信息。
所以,這些人什么時候調走的?現在在哪兒工作?已無法掌握。而這些內容都是普查必填的項目。
普查中,某家本市事業單位,其名下寄掛的集體戶口就多達700多個。遇到這種情況,就只能找派出所幫忙查詢戶籍系統,但事實上,很多情況下也根本無法查詢到。
全面掌握哪些建筑需抗震加固?
只有保證建筑物不重不漏,才能準確掌握住在里面的人的情況。今后,人口數將與建筑物相關聯,在系統中點擊建筑物,里面住著多少人等信息就顯示出來了。
普查組組長龐江倩告訴記者,對本市建筑物進行一次全面普查,也是此次人口普查的重要環節。建筑物普查也是為了劃分普查區域,每80至100戶為一個普查小區,配備一名普查員,全市共劃分6628個普查小區。
此次對建筑物的普查將涉及建成年代、建筑結構等,以全面掌握全市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知道哪些建筑物需要進行抗震加固,哪些建筑物已到使用年限需拆除等。
記者追蹤入戶
順利入戶:
有問必答只需10分鐘
“叮咚”,記者昨天跟隨普查員趙師錦,來到新街口街道的國英園小區,按響了12號樓錢老師家的門鈴。趙師錦先通過門禁系統告訴錢老師自己已到樓下,得到對方允許后才上了樓。
“錢老師好!我是新街口街道的普查員,今天入戶對您家進行相關信息的了解,希望得到您的配合!”同時,趙師錦亮出了掛在胸前的普查員證件。
您家有幾口人?您是什么學歷?您老伴的學歷呢?緊接著,普查員開始針對普查表的項目,邊逐個詢問戶主邊填寫,最后請戶主確認并簽字。整個過程8分鐘。趙師錦告訴記者,如果普查對象配合,人口不多,調查一戶也就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