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擋門外:
聲控燈下跺腳填完表
因為多數居民白天都不在家,普查員就只能晚上入戶,可一些居民警惕性特別強,根本不讓普查員進屋。普查對象不給開門是普查員們最頭疼的事。
“現在人們的安全意識都加強了,盡管我們出示了普查員的證件,可對方還是不相信,就是不給開門!”普查員趙師錦邊說邊搖頭。
“我們經常只能隔著防盜門向居民詢問情況,然后借著樓道的燈光填寫普查表。”趙師錦說,可樓道的燈現在多半都是聲控的,跺腳才能亮,每次就亮上半分鐘,根本填不了幾個字。要是把一份完整的普查表填完,得跺上四五十次腳!
聯系不上:普查員每天都走一趟
趙師錦是新街口街道的普查員,今年已62歲,退休前一直從事街道統計工作。此次試點,她要走訪115戶人家,而她大部分時間卻是在尋找和等候“人戶分離”的住戶們。
普查試點中,有大量“人戶分離”現象。要么是有戶口但沒人住,要么是人住在這里,戶口卻不在這里。
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進程的加快和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很多北京市民都不止擁有一套住房。到底有幾處房子?現在搬到哪里?居民隱私保護意識增強,這些信息很難掌握。普查員常常是為找一戶人家,跑上十幾趟也不一定能“堵”到人。
趙師錦所管轄的小區都是六層樓,幾乎都沒電梯,每天都要把幾十戶聯系不上的人家走上一趟,平均一戶要爬30多級臺階,每天就得爬2000級臺階。
來源:法制晚報 編輯:馬原